Q:成日聽人講耳垢都分油性同乾性,其實係點分㗎?
A:其實從西醫角度看沒有這一回事的,不過中國傳統以來,都把耳垢分為油耳和乾耳。油耳的耳垢特點是較多油質,而且黏埋一嚿;乾耳的耳垢則是一片片的。
Q:通常要幾耐清一清耳垢?
A:耳垢其實並非耳朵的污穢物要定期「鏟除」;相反耳垢因具有抗體,可保護耳道不受外來細菌侵襲,當耳道的油脂腺定期分泌油脂形成新耳垢後,舊耳垢則會從耳道逐少排出耳外,一般情況下毋須用人為方法清理。
Q:用棉花棒或耳挖清理耳垢可行嗎?
A:不少市民誤以為要定期用棉花棒或耳挖清理耳垢就好;或者洗頭時耳道積水,亦需盡快用棉花棒抹乾。其實要以「人手」清理耳垢的話絕非使用棉花棒,棉花棒大細同耳道差唔多,冇可能將耳垢挖出,相反只會愈推愈入,隨時撞傷耳膜,甚至成個棉花棒頭遺留在耳道入面。
Q:應該怎自行清理?
A:可購買專門軟化耳垢的滴液,或將小量橄欖油倒入耳道,耳垢軟化後便會自行流出。若聽力仍未改善,或者輕力扯耳朵時,感覺內裏疼痛,即代表耳朵可能已經發炎,則須盡快求醫。醫生會用特別的儀器以輔助清潔,例如手術顯微鏡、吸管、特製的鉗等。
Q:那麼,「採耳」服務又安唔安全呢?
A:採耳人士如果手勢欠佳,好易會弄損耳朵,結果不但會發炎,重可能會用咗不潔棉花棒採耳,由於真菌很易藏在棉花棒,所以應避免將不潔棉花棒放入耳內,一旦耳道長出真菌,會出現「發霉耳」,到時耳朵黑晒,就大件事了。醫學研究估計,約一成耳膜受傷者最終致聽力永久受損。
資料由香港耳鼻喉科中心顧問黃漢威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