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採納俗稱「師兄射師弟」的方法,透過「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調整小學校內成績,作為決定每間小學獲得多少第一、第二或第三組別中一學額的參考數據。新機制下,每年可能會有一千七百五十名升中學生受師兄、師姐影響而派錯組,由第一組別跌入第二組別。
所謂「師兄射師弟」的機制,即是要求學生獲派升中學位後,入學前參加一項測驗,測驗結果不會影響考生自己的派位結果,但會影響其小學母校的整體成績,也會作為其小學母校日後獲得多少第一、第二及第三組別中學學位的參考數據。換言之,在此機制下,師兄師姐的測驗結果會影響師弟師妹派獲第一組別中學的機會。
檢討中一派位機制及中學教學語言工作小組主席田北辰表示,小組曾經比較「師兄射師弟」機制與學生「自己射自己」方法,結果發現,在一班三十二人的小六學生中,會有一名學生因受師兄師姐的「中一入學前測驗」成績影響,而可能由第一組別跌入第二組別。
「有試考就有得操練」
每年約有八萬學生升中,撇除三成可自行選校的學生,每年就有五萬六千名學生接受統一派位,以此推算,則每年會有大約一千七百五十名學生被派錯組。但田北辰強調,派錯組不一定會發生,而且相對於「自己射自己」機制所引起的操練後果,新機制還是較可取。
香港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指出,利用「中一入學前測驗」撇除操練學生的誘因,是一廂情願的良好願望,「以我所知,𠵱家已經操(練)緊,教統局洗唔到家長腦,有試考就有得操練㗎嘞。」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張志鴻猛烈批評新機制,「如果學生被派一間唔好嘅學校,情緒一定唔好,呢個時間接受測試好唔正常,係強人所難,考生一係唔做,一係亂做,對師弟師妹公唔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