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在多斯提克停站,中國商人滿載貨品而來,太陽眼鏡、暖壺、腳部按摩機,甚麼都有。其實在二千年前,中國和哈薩克邊境的阿拉山口,已經是歐亞通商交流的樞紐。今日多斯提克正大興土木,興建鐵路,期望能以「絲綢鐵路」重振昔日絲路盛況。
哈薩克興建中的鐵路路段,正式名稱是「泛歐亞鐵路幹線」,但其實比起計劃興建、從朝鮮半島經俄羅斯到歐洲的鐵路,更堪稱為「絲綢鐵路」。哈薩克國營鐵路公司副主席然加斯金指出,哈薩克位處中國和裏海之間的平原,非常便於建鐵路:「重開這段古老的貿易通道,完全合理。」
歐亞最快陸路2010年完工
通經哈薩克的「絲綢鐵路」耗資五十億美元(三百九十億港元),長四千公里,預計二○一○年完工,最初用於貨運,最終會擴展至客運,是歐亞最快的陸路運輸途徑,由中國到歐洲只需十日,比西伯利亞鐵路需時十五日快,更遠勝於一般需時四十日的海路運輸。
「絲綢鐵路」除了將馬可勃羅東遊的古風連接到現代,讓中國多了條快捷運輸要道,亦能配合中國發展西部以平衡地方發展不均的策略,以及加強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和蘇聯領導人史太林,半世紀前亦提出過建通往中東和歐洲的鐵路,但因為雙方互不信任,計劃一直擱置。
俄憂西伯利亞鐵路生意損
今日建「絲綢鐵路」,俄羅斯的考慮依然問題所在。哈薩克之後西進路段最合理的方案,本來是經由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但俄羅斯怕西伯利亞鐵路生意受影響,回應並不積極。
現時傾向採取的方案,是由哈薩克南下土庫曼和伊朗,再經土耳其到歐洲,土庫曼至伊朗鐵路已於九年前完成,但這段路或受兩國政局可能有不穩影響。
但對於哈薩克人來說,任何阻滯都阻不了建鐵路決心。多斯提克四十二歲鐵路工人庫爾干巴耶夫說:「幾年前這裏甚麼也沒有,現在你看到貨物從中國來,未來就在這裏。」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