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曾特首有勇氣解開政改死結嗎? - 盧峯

蘋論:曾特首有勇氣解開政改死結嗎? - 盧峯

實在不明白為甚麼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硬是要把○七、○八的政制方案跟往後的政制發展分開處理、實在不明白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為甚麼硬要把政府的政改方案及普選時間表切割開,他們難道不知道政制發展是一環一環緊扣,不能隨意斬件的嗎?他們難道還聽不到市民對普選時間表的清晰、明確訴求嗎?
自星期天的二十五萬人大遊行後,不管是特首曾蔭權先生或中央政府駐港官員都只是強調,要求市民及立法會先接受政府的政改報告然後再談其他問題包括普選時間表及路線圖。然而誰都知道,政制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部份是互有關連、互相影響的,不可能「斬件式」的作改革,否則很容易令政制變得非驢非馬,迷失方向。
就以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為例,它把委任區議員引入選舉委員會內固然令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更受當權的特首及政府影響、令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更不理想;即使方案同時把所有民選區議員引入選委會內也沒有明顯改變小圈子選舉的性質、也沒有讓市民看到任何政制朝全面普選邁進的瞄頭。更令人擔心的是,政府的方案可能令區議員成為新一批政治既得利益者,令政制邁向全面普選增添阻力及障礙。換言之,政府這個一次性、斬件式的政改方案隨時成為強化委任制、滋生政治特權的怪胎,這教市民怎樣放心、怎樣接受呢?

相反,如果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能在方案以外提出較具體的普選時間表及路線圖,或至少表明願意在短期內訂出雙普選的時間表,那至少讓市民知道政制確實朝雙普選的方向邁進、那至少讓市民知道政治既得利益不會長期存在、那至少讓市民知道政府不是帶他們「遊花園」。這不是可以大大減少市民對現時政改方案的顧慮、不是可以令市民較願意接納政府的方案嗎?
此外,一旦出現明確的普選時間表及路線圖,所有參政者、有意參政者、大企業以至社會團體便會放棄現時的觀望態度,開始盡力為全面普選作準備、開始為全面普選物色及訓練人才、開始學習承擔政治責任而不僅僅是批評。這將會加快香港政制邁向成熟、將會令現時政制上的很多死結如政府認受性不足等逐步解開。對香港政制的長遠發展來說,這種方向明確、步伐清晰的安排不是比政府的斬件式政改方案更符合香港的利益嗎?
至於市民的意願更是非常清晰明確。近期兩次的民調都顯示有超過三分二的市民支持盡快制訂普選時間表,星期天二十五萬人的大遊行同樣反映這個強烈的意願。問題是曾特首及中央政府硬要把大部份市民的訴求擱在一旁、硬要把大部份市民的心願置諸不理,反而要市民立即接受一個欠缺市民支持、缺乏方向、問題多多的政改方案,這怎不令政改發展陷入死胡同、這怎不令市民跟特首及中央政府的心結愈積愈深呢?若果特首曾蔭權先生再不拿出勇氣回應市民的訴求,政改的死胡同將難以打破,令所有人都成為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