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會:企業社會責任在乎人心

三十會:企業社會責任在乎人心

受環球商業趨勢影響,近年香港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愈來愈重視。雖然目下很多企業的參與,都還只為趕時髦,做了一些較「門面」的工夫,比如捐款或找一些員工去做義工(熱心的同事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張面孔),可是,這股風氣絕對值得繼續發揚光大。試想想,337萬就業人口加上他們能影響的家人,企業絕對能夠提升整個城市對社會責任的意識。世界有名的企管大師均對企業社會責任作了深度的思考,PeterDrucker、PhilipKotler、MichaelPorter等,都有針對此課題的專門研究,而且無不認為社會的生態系統與企業的將來,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商界不談社會責任會怎樣?君不見內地的「商業蝗蟲」肆虐,漠視生態、罔顧人命的「生意手法」嗎?短視的「搵快錢」心態,碰上經濟掛帥的風氣,令他們都忘記了自然、社會、企業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密切關係。當那些暴發戶看到中毒的村民、「大頭嬰」或礦工遺下的孩子哭嚷着爸爸回來的時候,究竟會有甚麼感覺?培養個人重拾對自然的反思和對社會的良知,實為社會責任的最根本元素。當公司考慮任何CSR的策略時,都應該加入「動之以人心」的理念。
筆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成功與否,在乎管理層的高瞻遠矚與積極參與。各企業因應不同業務特性,配合社會不同方面的可持續發展,不但可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更能在市場上奠定公司的形象、定位。例如,能源公司可派出專家,參與環保團體的調研項目;針對青少年市場的零售業者,可參與青少年就業或邊緣青少年的輔助項目。高層領導下的參與,更可以成為內部團結的動力,企業可考慮讓工會參與和結合員工培訓。
www.30SGroup.org
魏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