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氆氌 送暖到山區<br>土房子義助孤兒

一人一氆氌 送暖到山區
土房子義助孤兒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位處海拔四千二百多米的大草原,有一所由香港慈善團體「土房子」興建的石渠兒童之家,收容了三十多名無父無母的孤兒。由於山區嚴寒,土房子遂發起「一人一氆氌」行動(「氆氌」音:普魯,即藏袍),希望籌錢為他們購買保暖藏袍,好讓孤兒們安度嚴冬,不致冷死。

九歲男孩秋丹,是一個啞巴,父親於03年被殺,母親又於04年病亡;八歲女孩西姆,右眼弱視,父母相繼去世,姊姊患上精神病……,還有另外三十四名各有坎坷遭遇的藏族孩子,今年初告別孤苦無依的生活,入住「土房子」興建的石渠兒童之家,並獲資助書簿費,上學讀書。兒童之家屬平房形式,設有六間宿舍,孤兒介乎七至十七歲。
「土房子」行政總監龐淑芬表示,藏民壽命較短,一般只得四、五十歲,不少孩子自幼便失去父母,兒童之家只能收容部份孤兒,惟因經費有限,他們的生活條件並不理想。

踏入嚴冬 山頭鋪雪

龐淑芬表示,石渠縣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目前雖是初冬,惟氣溫已降至攝氏零下五、六度,山頭亦已鋪了薄薄的雪。踏入嚴冬時,氣溫更低至攝氏零下三十多度。
「呢班孤兒大部份一年四季都係着同一件衫,要搵件厚啲嘅衫都冇。十二月到三月學校放寒假,雖然佢哋唔使返學,不過因為天氣太凍,佢哋幾乎日日匿喺兒童之家。」龐說。
「土房子」現發起「一人一氆氌」送暖到石渠山區行動,希望籌錢為石渠兒童之家孤兒一人添置一件氆氌藏袍過冬。
氆氌藏袍是藏族人的冬天衣着,可抵禦低溫。氆氌是藏語音譯,屬羊毛織品。

儲備牛糞 燃燒取暖

龐淑芬表示,由於當地以牛糞作為主要燃料,兒童之家在冬天時需要儲備大量牛糞,燃燒取暖,惟牛糞在當地乃「有價之寶」,價格會隨氣溫升降而變動。一袋數公斤的牛糞約為六至八元人民幣。以兒童之家的面積計,每日需要燃燒十至十五袋,若要度過四個月寒冬,便需花費九千元。
「土房子」今個冬天須籌得二萬三千多元(以每件氆氌藏袍造價約四百元人民幣計算,再加九千元購買牛糞作燃料),便可讓石渠兒童之家三十六名孤兒度過一個暖笠笠的冬天。
善長如欲支持此項送暖到山區行動,可透過下列兩個捐款方法:
! 以劃線支票(抬頭:土房子或YellowHouse)連同個人資料(姓名、地址、電話),郵寄:新界太和寶雅苑逸和閣1410室;
@ 存入土房子恒生銀行帳號:230-171829-001,並將存款單連同個人資料寄回/傳真:27751659/電郵:[email protected]
捐款一百元以上可憑收據作扣稅之用
查詢電話: 61036220
土房子網頁:www.yellowhouse.org.hk

「土房子」的誕生

國內山區貧困家庭起屋大多是用平價土磚,稱為「土房子」。○○年,本港一群義務工作人員在麗江古城助養孤兒,並決定籌組慈善團體援助國內貧困小孩,並取名「土房子」,以代表國內的特困戶。「土房子」於○二年正式誕生,並註冊為慈善團體。
今年初,「土房子」動用四十多萬元善款,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及金堂縣設立兩所兒童之家,照顧六十名孤兒,亦在廣西省梧州籐縣重建了兩所小學,可容納六百多名學生;另亦資助二百名特困戶小學生書簿費。「土房子」並沒政府及公益金等資助,扶貧經費全賴善長捐助。

教育孩子改命運

「土房子」創辦人之一是龐志成,行政總監龐淑芬是其姊姊。龐淑芬笑言,弟弟創立「土房子」後,不惜放棄高薪厚職的社工工作,長駐內地推動扶貧項目,沒有支取分毫薪酬。至於她本身則在城市大學擔任公關課程兼職講師,她於02年接任「土房子」行政總監工作,並視此為正職,只因她看到國內貧困小朋友的需要。
「我哋希望畀一個機會呢班小朋友去改變命運,得唔得就要睇佢哋係唔係自強。」龐感歎謂,國內不少貧困家庭的父母,不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以為孩子即使讀書識字後,仍只是幹一些耕田斬柴的粗活,沒有將來。惟有透過教育,為下一代灌輸正確觀念,才有望扭轉這種觀念。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

氆氌藏袍是藏族人的冬天衣着。

甘孜州位處青藏高原,目前氣溫已達攝氏零下五度,草地上鋪了一層恍如薄紗的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