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前,環境運輸及公務局局長廖秀冬公布適用於3家專利巴士公司的「可加可減」票價機制,嚇了筆者一跳。廖局長在記者會上的姿態,像個巴士公司sales多於一個尊貴的問責局長。政府明明手持專營權續期籌碼,為何淪落至如此田地?監管機構有王牌在手,反要聲淚俱下向持牌人乞求,算得上是有香港特區特色的「強政勵治」。
「強政勵治」何在
廖局長根本毋須游說巴士公司接受甚麼「可加可減」機制,話明要收回專營權,再引進競爭機制,將牌照再招標便成事。不懂?看看香港電訊市場如何由壟斷到開放便知一二;仍不懂?不恥下問吧,問問電訊管理局區總,或者創新科技署的王總,甚至可請教第一代OFTA掌舵人兼現電盈CFO艾維朗。
香港政府管治水平之低劣,實在可見一斑。特首所謂的「強政勵治」,有功便跑出來,有禍便躲起來;且上樑不正下樑歪,問責局長不問責,要「政治中立」的公務員背黑鍋;個個局長不敢碰容易失分的燙手山芋──廿三條、醫療改革、銷售稅、公務員改革、性傾向歧視法,要那麼多數百萬年薪的局長作甚?
作為資訊科技業界一員,應該更體會到民主、自由和開放的可貴。香港電訊政策的透明度,相對其他部門來說已經十分高,至少沒有可能讓官員一個酌情權令政府損失億元稅收。周前,本港13家電訊商齊齊去信電訊管理局「炮轟司令部」,要求政府先行完成頻譜政策與固網及流動電話滙流的檢討,才發出對眾多流動電訊商利益影響深遠的寬頻無線接達(BWA)牌照,結果政府也要說「視乎諮詢情況可能考慮調整」,證明站出來嘈是有用的。如果不滿的人沒有辦法SayNo,政府便會按長官意志而行。有權SayNo就是實踐民主。
人民有權SayNo
無錯,普選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至少它確保了一個讓我們向政府SayNo的機會,迫使政府要回應不滿的聲音,否則下次選舉便將現政府轟下台。
見報之日正是12.4,據聞資訊科技界人士已透過電郵相約2時30分在維園噴水池廣場集合,齊參與遊行。筆者作為一分子,也不例外,並決定與幼子同行,上一堂身體力行的公民課。沒有實踐,何來民主?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