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爆歌評:如果沒有.學友

熱爆歌評:如果沒有.學友

作為一位歌手,張學友沒甚麼特別,頂多唱得比人家好一點、受歡迎一點、唱片賣多一點,僅此而已。
當然,不能否認,學友是大部份中國人心目中的歌神,也是大部份男歌手的偶像。
倒是,總認為學友敢於嘗試、勇於面對的態度,才是最值得香港乃至全中國人學習的地方。
大約十年前,在嘗試過製作全原創唱片《過敏世界》後,學友的常規唱片已不算如日方中。一般到達高峯的歌手,都選擇引退甚麼的,但學友卻忽然突破性地製造粵語音樂劇《雪狼湖》,結果高峯過界了,闖出了新天地,八年後,更推出國語版,面向全國。
倒是,當下更有趣的卻是《如果.愛》。
電影《如果.愛》導演陳可辛與學友有一個共通點,都是不甘守舊,可新則新,能變則變。
在這張歌舞片原聲大碟中,最搶耳的可能是金城武+周迅的《十字街頭》,而最拍案叫絕的又可能是齊秦的老歌《外面的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學友,又可能沒必要推出這張唱片。
張學友三個字在今時今日依然是賣點,歸根究柢是因為他像windows一樣不停update。
君不見他的同輩、甚或前輩都在這個新懷舊時代以「老本」出來獻世再賺一筆,但學友卻繼續更新。
《如果.愛》同名主題曲,乃是那種命中注定是金曲的抒情歌,而慶幸的是,她不再是蕩氣迴腸甚麼的,尤其學友自從戒掉了昔日《分手總要在雨天》式的歇斯底里之後,他的歌開始聽得人舒服一點。
嗯,有好一段時期,尤其是那如日方中的年代,總覺得他唱歌很用力,而面部表情總是扭曲,像如廁時便秘,也像被人用力踩着腳趾。
老實說,唱歌的舒服,聽歌的才會舒服。
所以我喜歡《如果.愛》。
然後,或許有人會聯想到張國榮的《夜半歌聲》或學友本人的《愛是永恆》。
不過,有時會想,同一首歌如果換上陳奕迅唱會不會簡單一點?李克勤唱會不會老套一點?古巨基唱會不會好聽一點?
倒是,現實是沒有如果。
一如許冠傑就是許冠傑,張國榮就是張國榮,陳百強就是陳百強。
張學友當然亦是只此一家,而他的為人總是比他的歌更可愛。
歌詞如是說:「愛,在回憶裏總是那麼明白。」
撰文: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