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823)公布於11月30日接獲對沖基金TCI通知,該基金已購入3.84億個領匯單位,佔領匯17.95%,成為最大單一股東。消息公布後,政府震驚,領匯管理層也震驚,這是正常的反應。
政府官員及領匯高層先後出來解畫,說不擔心出現對沖基金身份的單一大股東,說大股東不能影響領匯的日常運作,又說若有人想將領匯「拆骨」出售,亦不容易,因為關卡重重。現況不討論這些說法的合理性,單從官員及領匯高層忙跑出來解畫,便知事態嚴重。
對沖基金有備而來,除了TCI,還有5%落入其他對沖基金手上,看來他們仍會繼續增持。上市後的領匯已成為「商業製品」,大股東真的不能影響運作嗎?進入董事局是輕而易舉的事,要求加租、削成本以增回報亦是合理的,奈何領匯的資產涉及公屋商場,問題就不是這樣簡單了,政府如不插手,必引起公屋居民之不滿,政客亦自然多了個炒作課題。若插手,領匯已上市,如何能插手?領匯股價升得愈高,愈會予人政府「賤賣資產」的口實,政府搞領匯上市波折重重,如今又要面對另一個困局,究竟是誰之錯?又得到甚麼教訓?政府高官應好好反省一下。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