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句話,通常都會令人想起野獸追捕獵物的情景,但大自然的生物,有很多不同的生存方式,不一定要在草原上你追我逐。原來在香港有兩種常見食肉植物豬籠草和毛毯苔。在交通方便的大棠教育徑,不只風光幽美易行,更加是考察毛毯苔的好地方,輕輕鬆鬆透過觀察植物,也可以欣賞到自然界生命掙扎求存的奧妙。
記者:張一豪 攝影:周旭文 Model:ET、Nick(Salvador)
毛毯苔近影
香港山頭 自然生態
採泥區變教育徑
由大棠燒烤場出發,很快就到達「大棠自然教育徑」的起點。先上教育徑看一看附近的生態環境,從這兒開始見到的所有林木,原來大部份都是三十多年發展水塘後努力植林和保護的成果,因為這區是建設大欖涌水塘時的採泥區。本來植物被破壞,表土嚴重流失,原是一片黃泥劣地,但經過多年努力,種有不少生長快速的外來品種,例如大葉相思和油杉等,所以這個山頭可以見到不少香港常見植物,如台灣相思、馬尾松、油杉、崗松及大葉相思等,而這段路上斜不多,秋高氣爽,極合一家大小。
香港遍山都有寶
平時行山,只知道漫山翠綠,其實錯過很多欣賞植物的機會,尤其香港山草藥資源十分豐富,有好多更加是我們經常接觸的,只不過它們的植物形態一般人認不出來,其實香港遍山都是寶。
元朗荃灣古道
沿教育徑起伏前進,一路都是下山路,並不吃力,約大半小時就到一個經過一個坳口,打橫的一條路原來是「元荃古道」,是以前連接元朗和荃灣的要道,據說有時會有山賊出沒,不過現在成為行山熱點,治安亦改善。
一出山路會見一小破廟沿路左轉,行約2、3分鐘後,會見小溪源頭,留意梯級左手面的斜坡,生長了很多撮紅色苔類植物,那些就是毛毯苔。
惡劣環境中生長
大棠教育徑沿溪澗一段,其實是花崗岩嚴重風化、表土大量流失的劣地。正因為這種瘦瘠、帶酸性的土質,加上積水缺氧,別的植物較難生長,毛毯苔和豬籠草就變成以食「肉」為主,自己製造天然陷阱捕蟲,反而能在此生長茂盛。這是植物在惡劣環境下掙扎求存的最佳例子,其實對受盡壓力的城市人來說很有啟發性。
睇完毛毯苔,如果身手好的話,可攀上山坡,尋找豬籠草,但近年據說這一帶有人偷掘,數量已大大減少。同行美少女ET手無縛雞之力,決定不爬山,之後沿元荃古道折返,向古廟的右方進發,先去大欖涌水塘郊野公園休息一下,然後再往目的地河背村。
瘦地再綠化
大欖涌水塘是本港戰後建成的第一個水塘,建築工程在一九五二年開始,一九五七年完工。現時部份從中國供應的食水經水管輸送到這裏貯存。這一帶以前經常受山火肆虐,土壤瘦瘠,於是在一九五二年開始植林工作,以保護水塘集水區,經過多年悉心培植成長的台灣相思,紅膠木,山松,愛氏松及桉樹等林地,大部份成功綠化,成為熱門郊野公園之一。
動畫秘密基地
接着沿山路走,基本上是一條可行車的石屎路,所以絕不難行,走大約一個小時,就會在3號幹線上面,沿山處可見車輛在大欖涌隧道口不停進出,遠看好似小時候睇日本動畫的秘密基地,沿引水道走,不久便要下一個較長的斜路,之後便是河背村了,在村口的候車處就可以等專線小巴回程。
加油站 半吋厚餐肉麵
走完半天,肚餓可以在河背村的士多解決,雖然只有獨沽一味公仔麵,但可以配五香肉丁、餐肉及煎蛋,建議可以食餐肉雙拼,這裏的餐肉唔會紙咁薄,足足有半吋厚,幾有咬口,配一杯即沖奶茶,係行完山之後一頓不錯的下午茶。
河貝士多
地址:河貝村12號
電話:24889567
時間:1:00pm-1:00am,周六、日及假期9:30am-1:00am
交通:由元朗乘的士至大棠燒烤場,約$40。回程河貝村乘71號專線小巴,至大欖隧道$3.5,回元朗$5.5。
跟團去:回歸自然教育協會PaulLee94175470,或瀏覽 http://www.back-to-natu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