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背後付出龐大的環保代價。中國三大石油集團之一──中石化轄下、位於山東東營市的勝利油田,由於逾四十年來開採石油,累計的油泥沙對當地造成嚴重污染,市環保局擬向其開出九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罰單。據悉,原罰單為一百七十億元。這是中國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但罰單能否兌現,仍有待中央定奪。
東營這個渤海灣邊的小城,拿中央國企開刀,今年已是第二次。就在四個月前,因勝利油田下屬的三個採油廠未經環評開採,市環保局就曾開出六千六百萬元的罰單。然而,事情還沒有獲得解決,當局近日亦將再度向油田開出高達九億元的排污費罰單。
油泥污染每噸罰千元
市環保局稱,勝利油田多年來勘探開發油田,遺留九十萬噸的油泥污染。按國家規定,每噸油泥要收一千元的排污費,九十萬噸為九億元。當局指勝利油田勘探開發時常出現污水偷排偷放、原油落地保護不當和惡意掩埋等現象。當中油泥已被列為危險固體廢棄物。據悉,市環保局原要求油田按一百七十萬噸的油泥總量繳納一百七十億元排污費罰單。
油田:現收費難接受
勝利油田有關人士稱,過去數十年來,油價一直較低。若按照現行標準一次性收取幾十年造成的油泥沙,這種處罰方式,油田很難接受。他並質疑油田繳納的排污費很可能會被有關部門用作其他用途,並強調企業一直重視環保,但環保部門的要求,有時企業實難以做到。
中國一名業界人士形容,國家環保局之所以被視為無牙老虎,與其定位,僅扮演監督角色,沒有為解決環保問題提供實際的方案是關鍵所在,「誰都會做監督者」。他還稱,中國仍處於工業發展階段,及早關注環保問題,有助中國未來長遠的經濟發展。但如何在經濟發展和環保問題上取得平衡,將考驗環保部門的能力,「若只懂得罰、罰、罰,對全面解決和認識環保問題,並沒有實際的功效。」
《經濟觀察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