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高的台北101大樓是台灣重要地標,但台灣學者指,這座高達五百零八米、重七十萬噸的大樓,沉重地壓在地震的斷層上,已在台北引發更多的地震。不過,有學者認為,這種說法不足以取信,並指水庫或大型地底儲廢場對地震的影響更大。
台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林正洪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撰文指出,台北101大樓的沉重壓力可能已重新打開古代地震斷層。他又指,這座大樓興建前,台北的地面沒有活躍的地震斷層,屬很穩定的地方,強度低於二的輕微地震每年約發生一次。但這座大樓動工後,在一九九七至二○○三年的建築期間,輕微地震每年增加至約兩次。大樓完工後,更有兩次較大的有感地震在大樓下的地底發生,強度達三點二至三點八。
沉重地壓在斷層上
據大樓的建築數據,計算出台北101大樓的重量為七十萬噸。林正洪又指,這座大樓與其他高樓大廈不同處,在於它採用混凝土及鋼鐵混合建成,以加強保護大樓免受地震及大火影響,因而施加了沉重的負荷在其地基上。林認為這異常的向下壓力,可能是引致更多地震發生的原因。
質疑東京天空之城
林正洪的說法,也引發對日本天空之城計劃的質疑。為解決日本東京的住屋問題,當地正計劃興建高達一千公尺的天空之城(SkyCity1000)。
不過,其他專家對林的看法表示質疑。加大洛杉磯分校的地震專家維達萊表示,一幢大樓會改變其地底下的壓力,但這種壓力或不會到達十公里以下的地震發生區域。地震專家盧布科夫斯基亦表示,現時未有足夠數據,表明地震次數增加是否與大樓有關。
台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台灣地震主要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撞擊所造成,「絕對不能僅憑這兩個地震就認定是101大樓所造成,這種說法沒有學理根據,就好像將『九一一事件雙子大樓倒塌』說成是導致『南亞海嘯大地震』的主因。」
英國《衞報》/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