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十月十九日曾蔭權政府公布所謂政制改革方案,香港百姓即相約十二月四日遊行抗議。曾蔭權說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此毫不在意:「胡主席知道遊行人數或以萬計,但表現十分從容。」
胡錦濤從不從容,不會是曾蔭權看得出的。這位中共領袖六慾七情從來不形於色。可以看到的是,為了消弭批評聲音,中共對內對外都做了不少工夫。
對外,他們遣曾蔭權到美洲歐洲盛稱「政制改革朝民主邁進了一大步,普遍獲得市民支持」;對內,中共人大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十二月二日約會香港立法會、區議會議員,說要聽取各方對政制改革的意見。
中共聽取意見的方式,中國人很清楚。十一月初,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指出香港人絕對有條件二○○七年舉行普選;有記者以此問中共駐港代表李剛。李剛說:「我沒有聽到郭明瀚的話。」
又曾蔭權曾經拜會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海德。海德表明不滿香港政改方案沒有推動普選,但曾蔭權聽到的卻是:「政改方案的確是邁向民主的一大步。」
春秋時,魯國季孫氏要征田稅,派孔子學生冉有諮詢孔子。孔子不答,說:「丘不識也。」冉有說:「子為國老,待子而行(田稅施不施行要聽老師的意見),若之何子之不言也?」孔子還是不應,最後私下告訴冉有說,季孫氏早知他的立場,而且有周公遺規可供參考,假如硬要征田稅,就不要作無謂諮詢:「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訪(諮詢)焉?」孔子明白:季孫氏執意征稅,不是真心求教(《左傳.哀公十一年》)。
今天,中共欲行而法,則《香港基本法》在;欲苟而行,則喬曉陽大可不必開甚麼諮詢會。這道理孔子當年說得很明白,只是二千年後的新中國政壇根本不必講道理。
所以,曾蔭權到外國宣傳香港政改方案,可以隱惡揚善臉無愧色;民主派議員也到外國議論,他又可以嚴詞批評臉無愧色:「香港政制改革是我們的事,和外國人有甚麼關係。」
曾蔭權還上電台發表《香港家書》說:「和中央商議政制,用強硬威迫手段,只會適得其反。」和平遊行對中共來說等於強硬威迫,這一點有六四事件為證;但遊行結果會是硬碰硬的「適得其反」還是毫不在意的「十分從容」,則曾蔭權自己都前言不搭後語。
總之,要實現中共的方案,你要他說甚麼都可以。
十二月四日香港人也許走不出一條民主路,但他們每一步都會在國際注視下踏在一些從容的臉上,每一步都會在歷史上踏出中華民族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