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知名地產分析員的張一鳴,人如其名,「不鳴則矣,一鳴驚人」。去年9月初,他發表一份地產報告,建議投資者沽空地產股,不久地產股果然因市場配股傳聞連跌兩日;其後滙豐要求旗下分析員包括他「封嘴」。今年初他離開滙豐證券,加盟Cohen&SteersAsia,由「sellside」轉做「buy-side」。
自認市井 勝在爛做
張一鳴說早在「封嘴」前已萌去意,「分析員好像歌星,有了MP3就無錢賺,我入行時,老細米高堅俾報告客戶,仍然用傳真,當客戶收不到報告時,會很希望收到,但現時他們一日可以收到600個這類電郵,所以對報告不再重視,尤其是對新晉分析員。」另外,證券行對分析員提供的資源亦漸減,「生意愈來愈難做,做研究的資源也減少了,資源不足便沒有好產品。」
張一鳴自言不喜「回顧」,只愛「前瞻」。91年理工大學會計系畢業,但他說並非一開始便投身分析員行業,尚未畢業便已加入了當時的八大會計師行之一──安達信會計師行。94年過檔萬國寶通銀行(現稱花旗銀行)從事投資銀行工作,及至97年,正值地產最「火熱」的年代,他加入了地產分析員行列,更拜入當年的星級地產分析員米高堅門下。米高堅曾對張一鳴說,跟他一起爭入其門下的少說也有20人,其中大部份都是來自名牌大學的博士生,連米高堅都不知道為何揀選了張一鳴,「或者由於他覺得我夠『市井』,其他人可能學術好強,但我係『爛』仔,總之幫你打得到、砌得到,就足夠了。」
轉行基金 搏殺依然
張一鳴口中的「爛」,是指「爛做」。他說,當分析員時,每朝7時許便回到公司,將當天的新聞全部看齊,掌握市場最新資訊,以便向米高堅滙報,「返工前去買報紙,早到連報紙檔都未有報紙賣,要到報販分發報紙的地方,央求他們賣給我。」
出道時「搏殺」,成名後張一鳴仍然抱着「衝、衝、衝」的心態做事,「一星期去20個城市路演,講解自己的報告,早上醒來都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現已轉職基金經理的張一鳴說,隨着年齡漸長,體力可能已負擔不了以前的「爛做」,但做事的心態仍然不變,現時他是Cohen&SteersAsia的一員,為集團環球基金在亞太區尋找合適投資,但他為自己訂下更高目標,就是為集團設立亞太區基金,不單是環球基金的一部份,而是全權掌管的基金。
記者:劉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