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奶業減價戰正席捲全中國!今年以來,蒙牛、伊利等差不多全國所有乳品企業的奶品,都在插水式降價,減幅普遍達五成,但牛奶製造原材料卻在加價,拖累整個行業的利潤持續萎縮。另一邊廂,外資卻不斷湧入中國搶市場,全球最大的新西蘭乳品原料出口商Fonterra,則以八億六千四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收購內地乳業,成為中國乳品行業上的最大宗投資。
Fonterra昨日與河北省石家莊三鹿集團成立合資企業,收購對方四成三股權。合資公司將主力在內地製造和銷售奶粉和液體奶,爭取做乳品業領袖,還打算在適當時候上市。Fonterra是世界知名企業,年收入六百八十四億元;石家莊三鹿則是集乳牛飼養和乳品加工於一身的大企業,一年收入約七十五億元。
搶佔市場 減價促銷
外資看好中國的乳品市場,中國企業亦不例外。北京、呼和浩特等地,一千毫升的牛奶已由最初八元降至現在約四元。奶業掀起減價風波,始於企業極之看好內地消費市場,紛紛擬擴大規模,攻佔市場。但由於牛奶供應源頭的發展速度不及企業速度快,企業於是不惜以收購和合資等方法,擴大對牛奶源頭的控制,在河北省的唐山市,就有十六家乳品企業到那裏搶奶源。而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就有蒙牛等三大企業爭山頭。
各大乳業為了搶佔市場,均減價促銷。但乳業的原料價格卻在飛升,白糖價漲了三成多,達每噸三千三百元;養牛用的飼料,如玉米亦漲至一噸一千六百元,直接導致業界盈利下跌。全國約一千五百家乳品企業,當中四成多處於虧損。
國家統計局數據指出,行業的平均利潤率近兩年不斷下跌,由○二年的百分六點八,降至○三年六點一,去年更跌至五點四。
利潤雖跌 外資湧入
利潤雖然跌,但中國奶業市場增長卻未停過。自九五年以來,每年都保持三成增長。世界一年人均奶類消費量近一百千克,歐美發達國家有三百千克,印度約七十千克,中國只不過得十至十四千克,增長空間仍多。
在Fonterra之前,法國GroupeDanone旗下子公司亦增持了在光明乳業的股權;丹麥ArlaFoods今年八月跟內地最大乳品公司蒙牛乳業,共同投資五億四千萬元組合資企業。
新華網/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