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學也學術不端

名牌大學也學術不端

內地近期接連揭發多宗嚴重的學術剽竊行為,學術腐敗已發展到駭人聽聞的地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學術批評」網(網址: http://www.acriticism.com/)創辦人楊玉聖近日撰文形容:「抄襲剽竊、偽註、資料作假、學術榮譽注水等學術不端行為,愈演愈烈,已經凸顯到了令人忍無可忍的地步。」
楊玉聖指出,內地學術不端有四大特點:其一,疑似學術不端行為者,近年愈來愈多,呈不斷攀升之勢;其二,幾乎所有的名牌大學都陷入學術不端的泥潭,教人惋惜、尷尬和難堪,令整個高校學術共同體的形象蒙羞;其三,除了個別情況,各大學幾乎對於學術不端行為採取不作為、甚至是掩護和遮蔽的消極做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已跌破學術倫理的底線;其四,學術不端行為的當事人,即使鐵證如山,依然理不直而氣壯,「老鼠喊打」、「惡人先告狀」,頗有正不壓邪之勢。

職稱評定計論文數量

對於學術剽竊大行其道,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范毓周指出,學術腐敗的產生,與內地大學評獎、留校制度及行政職位都要看職稱有關,正是這樣的「惟職稱論」,使一些人不惜採用一切手段,甚至剽竊他人學術成果;而在職稱評定上,往往以論文數量定論,一些做學問非常浮躁的人,不是在提高學術質量上下功夫,而是把精力放在走後門、拉關係上,這是做學問的恥辱。
本報記者/南京《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