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點燭光,原來真的可以燃起無數希望。小巿民雖然被癌病纏身,仍不忘其他貧困病友,兩年來合共捐出九十萬元,讓無法支付藥費的癌病患者繼續有彈藥與病魔再戰,明澄的心火昨日再次燃起,多年來致力癌症治療的何鴻超教授的家人捐出其賻儀(即帛金),令需要自費購藥的癌症病人,找到重生的希望。
「好欣賞佢,佢嘅家人喺佢患病嘅時候,重掛住點樣幫其他病友,呢個精神好好。」香港防癌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李詠梅醫生說,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兩年前開始,收到病友謝小明的捐款,至今捐款已達九十萬港幣,「佢自己用過啲藥,覺得好,都想幫吓其他人。」
她形容謝不過是普通病人,並非來自大富之家,為妥善分配捐款,東區醫院決定為每名有經濟困難的癌症患者提供最高一萬八千元資助。今年四十九歲的胡龍虎正是其中一名受惠人,○二年發現患上直腸癌的他,花光十多萬積蓄,惟有迫兒子放棄學業掙錢,豈料其後癌病復發,出現膀胱癌,他曾考慮自殺,終在謝小明紀念基金幫助下,完成六個療程。
料惠及300至400人
香港防癌會昨宣布明年二月一日推出「何鴻超教授紀念計劃」,運作模式取材自謝小明紀念基金。防癌會主席高永文稱,基金其中五十三萬元由該會創辦人何鴻超的親友捐出,另一百萬元來自何陳婉珍女士,該會亦獲五所藥廠捐助價值逾七百萬港元藥物。
所有需使用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內自費、而非安全網內藥物的癌病患者均可申請,預計三百至四百人受惠,醫院的醫務社工會評審病人的資格,每名合資格申請人最高可獲港幣一萬八千元或相等於六個療程、價值最高逾十一萬元的藥物。
高永文指,每年癌症新症超過二萬宗,計劃只是杯水車薪,呼籲更多巿民捐款,「我哋希望計劃只係緩衝性質,長遠係當藥物嘅價錢用咗幾年之後下調,或者成效更肯定時,政府可以吸納番呢批藥物入(藥物)名冊之中,減少自購藥物嘅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