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是一吋長、一吋強的運動,把中鋒作為全隊重心,自然不過。所以在近十季中,若把鄧肯也算進去,「中鋒」這位置就贏得了六座FinalMVP獎項,其影響力可見一斑;但籃球始終是五個人的運動,中鋒以外,哪個位置最重要?
或許在開季前對GM所作的調查中可找到一些端倪。是次調查中,最多的四成選票是以鄧肯作為建立一支球隊的重心;同列第三的奧尼爾和A史杜達米亞各得八個巴仙選票。至於排第二的,是上季打控衞居多的「占士大帝」。這是否意味控衞的價值終於再得到正視?
史上僅5控衞贏MVP
雖然在歷來常規賽MVP名單中,由五五至五六年球季開始數起,只有五個控球後衞贏過這項殊榮。其實控衞可是球場上觸球最久,負責組織攻勢的floorgeneral(場上將軍);在賞心悅目的八十年代NBA,更一度是球場上的主角:魔術手莊遜、湯馬士、添夏達威、派斯和奇雲莊遜等,均以控衞身份,打出無數精采球賽,為何之後會日漸式微?
只因由佐敦時代開始,太多不守本份的小前鋒和得分後衞取代控衞組織攻勢,令人有個錯覺:其任務不過是把球帶往前場。加上聯盟充斥名為控衞,卻擁有得分後衞「靈魂」的球員,令人對「控衞」定義更為模糊。
沒有控衞,令愈來愈多的比賽,毫無合作可言。當只懂低着頭「過人」,從來都看不到隊友在哪,連控衞最基本的腰要挺直、眼觀八面也做不到的馬貝利,居然夠膽稱自己為「最佳控衞」,令我不禁仰天長歎:還我好控衞,還我精采的NBA!
仙道彬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