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集資額創新高股市見頂?

投資學堂:集資額創新高股市見頂?

據報道,隨建設銀行(939)及領匯(823)先後成功招股集資後,本港股市在今年的集資金額增至1702億餘元,此乃本港股市歷來最高的集資金額,但有趣的是,今年(至今)新上市公司數目僅得45間,反而不及2002年的60間,該年的集資總額僅得500多億元,這反映該年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及集資金額相對較細,而今年則頗多重磅巨無霸來港上市,故新上市公司數目雖不太多,但集資金額則破了紀錄,創下新高。
集資金額高,相對亦會間接增加股市的交投量,而兩者皆會令港交所(388)的收入增加,怪不得近期港股(恒指)雖然仍未升至新高,但港交所的股價卻屢創新高,自然是收入不斷增加之故。
另一方面,筆者察覺,股市集資額創新高,某程度亦反映股市「可能」已逐漸到頂,例如前一次港股集資金額創新高是2000年,當時集資額高達1100多億元,剛巧也是港股創下18000多點歷年新高的一年!至於另一次集資額創下新高的是在1997年,當年集資額高達800多億元,湊巧該年亦是恒指升至16000多點歷史新高的年份(註:上述數字是透過首次在主板公開招股的集資金額,不包括其他集資金額)。
從上述兩次可見,當新股在主板招股集資,而當其集資金額創下新高時,亦剛巧是股市升至高峯的時候了。
至於本年港股的新股集資已創下1700多億元的新高,雖然恒指在點數上仍未升至歷史高位,但「一口氣」集資了這麼多,相信明年大市,即使不會出現如97及2000年時的大幅下調,但股市可能也要稍作「休息」了。

爭發窩輪港交所得利

本年除了新股上市集資金額創新高外,另一個「創新高」便是單一隻股份的備兌證同時推出的數目,也是近年罕見的奇景,繼早前交通銀行(3328)8輪齊發,中國神華(1088)19輪齊發後,據報道,下周一建設銀行(939)將有24隻輪一同推出的「賓虛」場面。筆者在本年9月14日在本欄便以「窩輪商年底齊發功」為題,預告窩輪商的惡鬥將會在年底及明年上演,看來現時與當時筆者的預測相距不遠。
筆者開始懷疑,一隻股份同時有這麼多窩輪推出,是否有市場承接?古語有云:「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在發輪商爭發窩輪之際,究竟誰是得利的「漁人」呢?雖然大量窩輪推出(同一隻正股),令窩輪價格較合理,但綜觀投資者炒賣窩輪輸多贏少,一般散戶應不是漁人,反而是「魚腩」更為貼切。
在窩輪交易中,不論輸贏也會有收益的,除了發行商外,便是如賭場般提供炒賣場地的港交所了。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