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破案的關鍵在於「證人」,但同時「證人」也是最不可信的,他們可以記錯、看錯、聽錯,甚至為了難以想像的原因而給予事實不符的口供。
最近香港不是要重開一宗女模特兒的懸案嗎?事隔多年,證物比證人可信吧。
原來瑪莉蓮夢露在1962香消玉殞,雖然官方說她是自殺,服了過量安眠藥,但羅省司法部門還是在1982年再次調查這位性感尤物的死因。當年除了為夢露驗屍,也曾為羅拔甘迺迪、妮妲梨活和威廉荷頓驗屍的法醫ThomasNoguchi,在他的回億錄《Coroner》中表示,夢露的死是「極像」自殺,但他卻未能在死者的胃和腸內找到安眠藥的迹象。
這位法醫常被人指過於高調,跟傳媒說了太多話。
法醫ThomasNoguchi認為妮妲梨活是意外遇溺;但一個在岸上的女人聽到海邊傳出求救聲,之後有男人說「他們來了」,不過當日船上的人,包括死者丈夫、朋友和船長都說聽不到這些聲音。
約翰甘迺迪的弟弟羅拔甘迺迪也是被行刺身亡,警方捉到巴勒斯坦人Sirhan,可是法醫ThomasNoguchi又指Sirhan所站的距離,不能造成羅拔的傷勢。
什麼人的回憶錄最好看?我想是名妓和法醫的都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