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伎最初是全男班

藝伎最初是全男班

藝伎業發源於十七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藝伎是全男班,以在娛樂場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十八世紀中葉,才漸漸為女性取代。
藝伎並非妓女,她們主要陪客飲酒作樂,賣藝不賣身,許多家庭都以女兒是藝伎為榮。要當上藝伎絕不容易,一般從十歲開始,在五年內完成學習詩書禮儀、歌舞琴瑟、鞠躬斟酒,以至茶道花道等。藝伎業曾相當興盛,但二戰後已漸漸衰落,目前京都的藝伎只有二百人左右。

描寫孤女變名伎

《藝伎回憶錄》改編自戈爾登寫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一名早孤的貧窮漁村女小百合的一生,敍述她怎樣被賣到京都祗園一間藝伎院,搖身一變成為著名藝伎。小說廣受好評,認為勾勒出藝伎的淒苦生涯和反映日本社會的精神面貌。但原著人物岩崎峰木(MinekoIwasaki)卻不滿戈爾登將藝伎描寫成妓女一樣。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