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旅行當然要吃當地特色小吃。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異味。對馬來西亞而言,檳城最厲害,有炒貴刁(粿條)、有叻沙、有蝦麵、有福建炒麵。
歷史比檳城更老,中國人在明朝便到此定居,觀音廟超過五百年歷史,馬華混血兒娘惹或Baba文化成了星馬傳統一大特色的發源地。荷蘭人來過,葡萄牙用作殖民地留下不少類似澳門的特色建築物,華人福建特色從一條街前門到後門,在另一條街長形鑊耳三進式前鋪後居房子仍然漂亮吸引。
知道我要到馬六甲半天遊(此間不似檳城的海灘漂亮,夜生活有點姿彩;馬六甲外圍的海邊PortDickson水不靚,沙不幼,夜晚基本十分沉默,去不了一整天。)大家都交帶一定要吃當地特色「海南雞飯粒」。
朋友當地土生土長,特別伴我回家鄉走一轉。未進城前在公路上已看到偌大廣告招牌:「古城海南雞飯粒」。
朋友說那非正宗;要去便去市中心河邊的「中華」或「和記」。我們挑了「中華」。十分簡單的裝修,六十年代味道的白色洗手間瓷磚牆配傳統南洋風味,雲石枱面餐枱與木椅,起碼不是塑膠。果汁飲料還有點選擇,雞便是雞,可選兩隻一隻或半隻,味道香肉質滑,一流貨色沒話說。但那著名飯粒猶似潮州粉麵的魚蛋,主人家說那是用雞肉汁煮出的米飯搓成湯圓或魚蛋的大小,用作拌雞吃,看鄰枱人客將飯糰放入雞碟好讓雞汁再滲透。
等不及慢,匆匆用筷子將飯送進口中,沒有傳統海南雞飯的油飯香,飯本身被雞湯久溢也缺乏咬口彈性,很有點失望。飯後朋友提議到河邊印度人開的大牌檔吃他們童年時最愛吃的「Cendol珍多冰」。椰糖味道不香,紅豆不夠,綠色粉條不爽。
不少人吃的是陳年往事的回憶,回到現實不時失望。
反而專賣古董的街頭JalanHangJebat35/37號,見一所大宅改成的小禮品小食店,名叫「Banyan」(榕樹店),新潮乾淨的店主弄出的椰漿飯(NasiLemak)與珍多冰都恰到好處,前者清香,回味;後者香、甜、滑溜。好一份無心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