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隻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領匯(823)上周五成功上市,並且出乎意料地錄得近15%的升幅,可算是提早送給一眾投資者的聖誕禮物。
一天內獲取15%回報,當然值得高興,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長期讓自己的投資組合保持如此速度的增長。讀者要記着,投資就好比馬拉松賽跑,中途跑得快,並不代表最後能夠獲勝。
評價投資的成果要從長期來看,一味地着重短期成果,會影響到理財計劃的實施。在股市投資中有句俗話:「短線是銀、長線是金。」意思是說,如果看到了大趨勢並長線持有,所獲得的回報往往較「短炒」更可觀。
就以投資房地產市場為例,香港樓市於1984年至1997年間持續上升,如果看通了這個長期趨勢而參與投資,又懂得於1997年政府宣布推出「八萬五」房屋政策時落車,相信現時的生活會過得相當不錯。又假如於1999年留意到黃金的走勢,在過去五年金價由每盎司250美元飆升至目前逾500美元水平,投資回報是100%。
長線投資名不副實
可是,投資者往往傾向於選擇短線投資。根據美國紐交所最新的交易數據,投資者平均持有上市股票的年期約為11個月。事實上,在過去50年來的趨勢都顯示,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愈來愈短。相較於目前高於100%的年度股票周轉率,1960年時就只有12%,即是在45年前投資者平均持有一隻股票多過8年。當然,11個月只不過是投資者持有股票年期的平均數,長線投資者仍然存在,但市場正由一群活躍的交易者主導,他們的所謂「長線投資」,可能只代表由午餐去到晚餐的時間。
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投資者選擇短線投資,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他們對風險的厭惡。實際點說,是不希望投資會出現虧損。為了減低投資的風險,他們選擇了在自己能看得見的情況下做買賣,而不願意承擔長線投資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然而,這類短線投資其實與賭博無異──今天買入,明天賣出,基本上贏輸的機會只是一半一半。與此同時,短炒亦會增加交易成本,影響投資回報。
引用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的說話:「股票市場短期來說是投票的機器,長線來說則是一個評價的機器。」事關股市短期走勢經常受傳聞消息、投資者情緒等左右,升跌可以全無基本因素支持,但內在價值才是影響股票長期表現的主因。所以,投資者減低風險的做法,反而應該是詳細分析投資項目的基本因素,尋找大趨勢,並且於買入後長期持有。
曾經有投資者批評說,「買入並持有」的做法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合用。在牛市中,「買入並持有」的做法當然奏效;但在熊市中,這做法將會令投資者錄得重大的虧損。以香港房地產投資為例,假如在1997年於高位入市,即使近年樓市回暖,過去七年仍錄得近50%的損失。又以日本股市為例,1990年日經平均指數最高達40000點的水平,而截至上周五則報14937點,距離平手的路仍很遠。
兩大投資法降風險
是的,這是由於市場是回歸平均(ReversionToTheMean)的機器。就正如樹不會長到像天一樣高。透過分析各樣投資項目的歷史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各類資產增長的平均值。資產增長很多時會偏離平均值,有時會略高,有時會略低,但市場最終也會返回平均值。所以,我們不鼓勵投資者盲目地「買入並持有」。當看到投資項目的基本因素有變、趨勢改變,或偏離增長平均值太遠時,便應該小心,考慮是否有離場的必要。
另外,採用「分散投資」的方法及「平均成本法」,亦有助控制投資風險,增加獲取回報的機會。我們已多次談論到「分散投資」的好處,至於「平均成本法」,做法是於一段長時間內以固定的金額作定期投資於同一項目上,在格價低時買入較多單位,在高位時則買入較少單位,藉此減低市場短期波動的負面影響。最重要的是,「平均成本法」能令我們有紀律地執行投資計劃。
莫健歡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