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聽到一則關於禽流感的新聞,報道員一會兒說「禽流感」,一會兒說「流感」,將兩者混為一談,聽得我一頭霧水,想不會是自己弄錯吧?
近日又有很多親友來電,查詢有關流感針的行情。和其他同業說起,都說手上的流感針已經用完。另外一種抗流感藥「特敏福」,也是十分渴市,不知道今年內還有沒有來貨。忽然香港的氣氛,叫人想起十號風球前,超級市場被搶購一空的情況。
其實流行性感冒每年都有發生,而約每10年就會有一次較大型的爆發。這是因為感冒菌的變種,多數人沒有抗體。今年香港的氣氛特別緊張,除了專家預計可能有較大型的流感爆發外,相信更重要是大家對禽流感和流感的混淆。禽流感的死亡率很高,有接近五成機會,但亦要知,流感針對禽流感是完全沒有保護作用的。
同心合力勝打針
談回流感,如果貨源充足,最理想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注射流感針,這可減低疫情。可是在疫苗缺貨之情況下,這些藥物應給予較有需要,包括年老及身體有長期病患的人,因為他們受感染後會有較高的致命危險。
必須好好運用有限資源的另一個原因,是要減低流感與禽流感因「洗牌效應」而導致後者變種至人傳人的機會。讓較高危的人士先接受注射流感針,其實也是對自己有利。
其實要預防流感,自身的個人健康和衞生習慣才最重要。現在,隨便打乞嗤和咳嗽沒有遮嘴的情況,依然隨處可見。改變人性中依賴別人的照顧,而不願自我出力的缺點,才是預防流感爆發的良方。
大家請聽聽政府的呼籲,把已經買少見少的藥,留給長者和有需要的人。要應付流感的爆發,不能只靠注射流感針,更重要是大家同心合力,這是「沙士」帶給我們的經驗。
陳寶榮
www.30SGro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