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823)上市之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依然強勁,最高曾做過12.40元,成為上市之後的新高。如果能從這個價位沽出,那麼以香港市民申請的每一手領匯,每份能賺千多元,如果平均每名申請人能拿到3手計算,每人便賺數千元,算是香港政府提早送給捧場市民的一份聖誕禮物。
以12元計算,現時領匯的股息率只有5厘多些,單純以收息計算,息率不是很吸引。為何仍然有那麼多人購買領匯?如果美國繼續加息,港息必定會跟隨,這對於領匯股價會構成壓力。理應它要維持一定息率,才能補償利率上升的風險,但事實上,領匯上市之後,其息率不斷下跌,使人感到大惑不解。
相信有不少散戶都趁領匯價格高企而先行獲利,因為單是賺資本增值的部份,已經相等於近5年領匯的派息。而相信上市之後的買盤,主要來自基金,其實有不少以香港市場的基金,特別是強積金的投資,都很需要一些有穩定收益的投資產品。據一些統計,過去近5年,強積金的平均回報,大約有不夠5厘半的回報。如果與領匯原本的息率6厘多比較,領匯已經相對吸引,這還沒有計算資本增值部份(儘管機率較低,但也可能是潛在回報之一),加上是次分配基金單位偏向個人投資者,基金配貨較少,造成基金要在上市吸納的現象。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