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建國際(171)向中國華融收購大量不履約貸款組合,且隨即將其中一半注入與花旗集團合作的共控實體,市場對此消息憧憬多時,但消息公布後,股價稍為上升,即行滑落,反映市場對此股信心不足。
銀建向華融購入不履約貸款組合350.4億港元,代價為現金5.256億元,隨即與花旗協議,組成合營公司,以原價購入該貸款組合50%,加強雙方合作。
購入貸款組合相當於貸款本金及利息的1.5%,並委託華融為有關貸款的管理人。
去年9月,銀建亦曾向中國信達購入不履約貸款組合約535億元,亦委信達為管理人,收購代價及管理條件相似,於去年11月,將不可分割的貸款組合20%售予花旗,亦獲花旗入股,佔銀建股權9.75%及購入可換股票據5250萬美元,換股價為2.95元,全面換股後,將佔銀建股權16.4%,所佔股權僅次於大股東信達所持的18.8%,亦訂立諒解備忘錄,與花旗成立合營公司,共同經營不履約貸款業務,該備忘錄為期半年,經已屆滿。現再組公司,以延續備忘錄所述的合作業務。
經營處理不履約貸款,必須手頭有相當貸款組合,業務方可延續,因而購入貸款組合是需要,而此次賣家為華融,而非信達,兩者雖同為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而信達為銀建最大股東,信達亦曾涉及中央審計報告的批評,市場已擔心失去信達的支持,不過,華融亦曾被批評,而目前的交易及管理條件相似,可以印證批評與銀建的交易無關。
市場信心似不足
信達的貸款組合,至6月底已處理64億元,回收率4.4%,較預期為佳,處理速度則較預期緩慢,原定於06年前完成處理,據報下半年加速處理,相信也未能按期實現,而該項貸款組合則已帶來利潤約9000萬元,並回收現金3.16億元。
處理不履約貸款,購入代價為1.5%,若回收率維持於4.4%,收益相當理想,但這是一門特殊生意,能否獲理想利潤,無法肯定,不能視作無風險,但頗具投機性。
銀建今年兩度被大手拋售,市場信心不易維持,特別是近期的沽售形成一批平價貨,趁高獲利回吐可以理解,而後市的發展,相信要經一番鞏固,待市場回復信心,才有較佳表現。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