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流行一個名詞,叫「真情對話」。
「曾蔭權與中小學生真情對話」、「唐英年與大學生真情對話」、中國太空人訪港,與來自一百二十間中小學的學生「真情對話」。
諸如此類,都是「真情對話」。
甚麼叫「真情對話」呢?「真情」的定義、程度又有沒有一個標準呢?
「真情」這樣東西,既不能拿在手上掂,又不能放到秤上去秤,也沒得用尺去量,用碗去裝。它既不是固體,也不是液體,看不到摸不着想不透。
先不說「真」不「真」,就是那個「情」,也很難叫人吃得準。你怎麼就知道他對着你,就有「情」了?會不會是因為自己生「情」呢?世界上,有多少事情,不過是自作多情。自作多情,情歸何處又關人甚事?那就只是自家的紛擾,自家的情。
你那麼喜歡「真情對話」,試試去找個人來,才坐下,你便說:「讓我們真情對話吧!」這話叫人聽了,就如跟他說:「你坦白從寬吧!」一樣,不跳起身來逃之夭夭才怪呢!
既然如此,還為甚麼這樣執着於「真情對話」呢?像特首呀,財政司呀,中國太空人呀,跟面對的那些大中小學的學生,有多深的交情?不過是應付一場座談會,一屁股坐下來你就要求人家「真情對話」,「感情基礎」那麼薄弱,說出來的情話若是真的,那是他儍,若以為那情話是真的,那是你儍。
最儍還是報紙記者,人家說「真情對話」,他們每次都信以為真,「忠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