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可以叮咬人造成發炎的吸血蠓,其中一種分布在香港及台灣一帶的台灣蠛蠓(音滅蒙)曾被內地專家發現,身上帶有日本腦炎病毒,本港微生物專家強調,從未有報告顯示蠓可傳日本腦炎,即使在蠓身上找到病毒,也不等同可把病毒傳人。食環署去年接獲市民投訴蠓的個案大幅上升,由○三年只有四宗增至去年的五十七宗,署方收到投訴後會進行滅蠓工作。
港最少有八種蠓
食物環境衞生署昨舉行防治蟲鼠研討會,會上來自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虞以新表示,全球已知有五千多品種的蠓,在中國一帶有一千多種,會吸人畜血液的有四百多種。蠓除可傳絲蟲病外,也可能是日本腦炎的病媒,其中台灣蠛蠓曾被分離出日本腦炎病毒。此蠓分布在本港、台灣、四川、福建等地。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則表示,即使該蠓曾被發現帶有日本腦炎病毒,但未必能傳給人,全球未有發現過日本腦炎個案是被蠓叮咬後感染。
食環署資料顯示,現時本港最少有八個品種的蠓,最常見為庫蠓,在本港出現的蠓並不算是傳播疾病的重要病媒,例如本港出現的四種庫蠓均不是絲蟲的載體。人體被蠓叮咬後會迅速發炎,搔抓會使瘙癢惡化,可導致細菌感染及令傷處愈合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