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奧運餐飲承辦商絕非易事,除了要實力雄厚外,經驗亦相當重要,畢竟要「餵飽」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運動員,絕不可以馬虎了事。
每小時預備六千份食物
承辦商在提供服務時要顧及各地文化、宗教背景,又要好味、又有營養,因為飲食的好壞直接影響運動員在奧運場上表現。根據九六年亞特蘭大和○○年悉尼奧運會的經驗,辛辣的食物最受運動員歡迎。
在奧運村裏,飲食承辦商要為約二萬多名客人,提供二十四小時的各款美食。據統計,他們每小時要預備六千份食物,單是蔬果,每小時就需用三百噸。以噸位來計算絕不誇張,因為運動員一般都會在非常時期增加餐量,一份餐大約有兩至三磅食物。以亞特蘭大奧運會為例,一份便當就包括:特大火雞芝士三文治、甘筍條、意粉沙律、蔬菜醬、麵包條、橙、蘋果、布甸、曲奇和燕麥條。運動員在賽事完畢後,都會大解放,一口氣吃上五、六碟食物。
曾參加四屆奧運會、有「風之后」之稱的李麗珊表示,奧運期間的食物供應應該以新鮮、夠熱和少油為主。她同時要求承辦商供應充足運動員所需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