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見到輪椅劍擊手馮英騏改玩皮划艇,請不要感到奇怪。因為在過去半年,他花了八千多元買了一隻皮划艇、一支碳纖槳,在城門河努力練習;他正在想,是否有一天可以像中國的奧運冠軍:皮划艇組合(C2)孟關良/楊子軍,在(非傷殘)奧運會為港爭光。
文:徐嘉華
圖:曾顯華
這位過去九年在輪椅劍擊上,成績好到獲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見附表)的劍手說:「玩皮划艇,特別是這種C艇的主因,是不想見到這個運動式微;除了輪椅劍擊,我也想參加其他運動的比賽,但要趕○八北京奧運就無可能,可能再下一屆奧運,這個運動可以玩到三十幾、四十歲。當然,奧運前若有機會,我也想試試皮划艇的亞洲錦標賽甚至是亞運會。」
喜歡C艇難扒及有型
二十五歲的馮英騏並非癡人說夢,中學曾因急性脊椎炎導致左腳局部癱瘓的他,○○年腳傷開始好轉,近五年已經不用坐輪椅,只是左腳大髀及小腿內側因神經線受損而毫無知覺。他更在○一年開始參加健全人士的運動,包括跑十公里、本地單車賽、大學划艇賽及數年前的港澳慈善獨木舟長途賽,後者令他對C艇情有獨鍾。
靠錄影帶無師自通
他說:「這種艇不同一般獨木舟,除船身較窄外,它好玩在難『扒』,而且『型』。中國選手都可以在去年雅典奧運拿冠軍,香港亦可以發展。」香港識玩的,屈指可數。馮英騏還記得初學時,要到較淺水的沙灘學扒直線,頭兩個月幾乎逢練就跌進水裏,現在總算掌握到基本技術。可惜香港無教練教C艇,自己只有從錄影帶中學,再在水中實地練習。
坦言正在倒數劍擊的日子的馮英騏,現在每星期起碼扒兩至三次,每次四至十二公里。一個人去練,又沒有教練,馮英騏只憑着一顆赤子之心去划。
C艇起源知多啲
皮划艇是一種前後方也是尖的船,起源於愛斯基摩人的獸皮船。皮划艇共分兩類---C艇及K艇,前者是加拿大式艇(一人扒的是Canadiansingle或single-bladedpaddle(canoe)––簡稱C1,雙人為C2),是單槳推動。K艇是雙槳推動的愛斯基摩式艇。男子組的C及K艇早於1936年開始被列為奧運比賽項目,航道距離由500-10000米共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