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被視為教練群中的游牧一族當然有根據:紐約是他在聯盟任教生涯的第八站,亦可能是最後一站;雖然只有一隻冠軍指環,卻被廣泛視為最「有料」教練之一。
我有幸在○○年悉尼奧運期間,訪問過他並觀察他處理球隊練習的手法,令我印象深刻;他態度一絲不苟,遇上球員錯誤會立即提出仔細解釋,賦以金絲眼鏡,儼如球場內的一位教授。
他的口頭禪「打波要正路」,反映他對籃球比賽的態度:摒棄個人化籃球,無論進攻或防守,必須以五人為一體發揮,此理念亦是對上三屆聯盟總冠軍的組班藍圖(布朗乃馬刺教練普波域治的恩師)。由於是控球後衞出身,布朗對此位置球員的要求特別高,對上十年內曾為他效力的球員中,史奴(EricSnow)可能最符合他對控衞的要求:防守能力強兼落力,進攻態度不自私。
強調團隊摒棄個人籃球
最近馬貝利要求轉任得分後衞,明顯正經歷一段困難的適應期,此子個人突破能力極強,出身於崇尚個人主義的紐約街頭籃球;從中學到今季前,沒有任何教練嘗試改變他的風格。馬貝利的理論是,若有機會擊敗自己的防守對手,理應把握單對單機會爭取得分,這種較為個人化的態度與布朗的觀念背道而馳;開季之前,早已有球迷預測兩人可能會出現摩擦,並猜馬貝利可能在季中被換走。
正如任何雙邊關係均為容忍及讓步,個人認為馬貝利及布朗均應堅守此態度,如何在個人發揮及隊際目標之間取得平衡,乃馬貝利的最大挑戰。他需要在關鍵時刻更相信隊友;布朗亦應給予馬貝利時間,避免衝動行事。
張丕德—ESPN籃球評述員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