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的保羅麥卡尼發起杯葛中國貨,因為BBC播出紀錄片,披露中國民間屠殺貓狗,用鐵鈎和木棒血肉橫飛,保羅麥卡尼受不了,大喊:「他們是不是有病?」
在披頭四之中,最有才華的那一叢靈魂不在了,約翰連儂被刺殺在紐約街頭,原來已經二十五年。今天的青少年聽《Imagine》和《Yesterday》,像聽周璇和白光,披頭四的另一個也已經癌症早逝,剩下一個麥卡尼,還在很叫人打呵欠地承續一個四分一世紀的反高潮。
麥卡尼的樣子本來就有點儍,他要在約翰連儂的光芒指引下才有得發揮。麥卡尼跟連儂,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問題,而是華生和福爾摩斯的關係——華生固然也很聰明,但如果福爾摩斯死了,華生能擔得起一個偵探系列的主角嗎?又或者如果衛斯理讓外星人虜走了,白素可以另豎旗幟,開展一套「白素傳奇」的新書嗎?
麥卡尼的強項是獨唱,也就是Solo,在七十年代披頭四開始走下坡時,麥卡尼的Solo還有許多難忘之作,例如BandontheRun,還有一首像田園詩一樣的蘇格蘭民歌,詠唱他的家鄉,名叫《琴泰海岬》(MullofKintyre),伴以風琴,一首歌飄溢着藍色的海風,實是天外音籟,然而麥卡尼的事業敗筆是跟太太組成一支叫Wings的樂隊,多了一個女聲,市場上完全反應不過來,因為麥卡尼的聲音如果不是Solo,必須跟男聲組合——就像克林頓總統退休,去了台灣,出任總統府名譽資政,而且跟呂秀蓮一起坐在雙十國慶的觀禮台上,讓呂副總統給他用紙巾抹拭面上的汗珠,這可是他媽的什麼玩意呀?
麥卡尼也不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創作人,比起連儂,他缺少衝勁,對生命少了一份純真的義無反顧的熱愛,但卻又不是Cool,而是懶。八十年代麥卡尼終於擺脫了Wings,又出來「索羅」,但卻錄了一些英語流行曲史上劣作之最,例如有種族主義意味的EbonyandLvory,以後他不知是洩了氣,還是看破了,錢賺夠了,五年才出一首新作,但與其如此,為什麼不索性完全歸隱呢?
因為他不服氣,他的心頭暗中還有一根刺,這根刺是早夭的連儂。他知道以生前享受的財富和生命,他比連儂長,死後的名聲,他將會永遠屈居第二。當連儂在《Imagine》裏找到了人文和宗教的世外桃源,晚年的麥卡尼,擁抱了在一座人間煉獄裏的貓和狗。連儂反戰,指出這個世界有病,麥卡尼譴責屠貓殺狗的殘暴,指出中國有病,雖然志氣小了一點,路是走對了,這是市場面向大陸的香港藝人,永遠不敢邁出的一步,所謂國際城市什麼什麼的,只在於有沒有一個如此不服輸的失意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