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在東京上百貨公司買點東西,店員問我是不是送給朋友的,我說是。小小一個鎖匙扣,她本來包得已夠細心,再加一張漂亮彩紙,實在錦上添花了。
包裝,或許說是形式,正是大和文化挺看重的一環,日本人是從不馬虎的。你看他們的咖啡店儘管滿街是,每家卻都費盡心思,把店面裝潢得別出一格。拉麵店也是如此,麵做得好不好,倒是另碼事。
李兆忠《曖昧的日本人》記述了這樁趣事。有人收到日本寄來的一份禮物,只見裏三層外三層包裝得隆而重之,最後打開一看,倒不過是一雙木筷子。
難怪法國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用「套盒」來比喻日本文化的特徵。在《符號帝國》他這樣說,日本文化的本質正好比它的漆器套盒一樣。這種傳統工藝品把一個盒子套在另一個盒子裏,大大小小盒子裏面裝的也許是不起眼的東西,可都製造得精巧非常,外面全都十分悅目。「禮品似乎是那個盒子,而不是裏面裝着的東西了」。
在語言上,日本人可不也愛包裝,永不對人直接說不?你請日本朋友上酒吧喝酒,他連聲謝謝,誇那家酒吧多清靜,啤酒有多好。誇了半天他才對你說,今天有點感冒,想早點回家睡覺。繞了個大彎才吐真言,這正是日式「套盒」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