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中共的健康力量

李怡專欄:中共的健康力量

受了兩千多年專制主義政治文化的影響,加上五十多年一黨專政的權力結構的實際運作,中國要破毀牢固的鐵屋子,走上民主的康莊大道,也許還比較遙遠。筆者對此也從不樂觀。然而,在改革開放的浪潮洶湧之下,受到世界民主大潮的影響,中國民間固然不斷有開放言論、實行民主的聲音,即使在中共統治階層內部,應該也不乏這種健康力量。上星期二,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黨校副校長的鄭必堅,就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表示中國經濟在與全球化相聯繫中發展,因此無意挑戰現存的國際秩序,對現存國際秩序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中國主張用改革的方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他又說,中共現在奉行的內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對外謀求和平,對內謀求和諧,對台海局勢謀求和解。
倘若說,鄭必堅此文,是有目的地想平息國際社會的「中國威脅論」的話,那麼他不久前在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Affairs)發表的《中國「和平崛起」走向大國地位》一文,就更值得注意了。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中國的困難,除了二十五年後人口將達十五億之外,還有三大不足——能源不足、礦產資源不足、水源不足。中國必須等到二○五○年後,才有資格成為現代化的中等已開發國家,也就是說,中國不可能對美國構成威脅。
鄭必堅在《外交事務》的文章,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三個新「超越」(transcendences),一是中國必須超越歐美工業化時期用武力奪取資源,高投資、高污染與高能源消耗的舊路;改採新科技、高效率、低污染、低資源消耗,與人力資源的最佳分配方式。二是中國必須超越舊時代強權崛起的挑起戰爭、侵略他國,與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代之以和平發展,與各國充份合作的模式。

第三個超越最值得注意,他提出中國必須「超越過時的社會控制方法,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
「過時的社會控制方法」,是意味着要放棄中國共產黨控制一切的專權政治方式嗎?這句話讓人有不少想像空間。
去年中共四中全會前後,中共的「人民網」曾刊出好幾篇文章,提到中共要建立執政的「合法性」,又提到「最急需的是『特區』建設」,讓「特區」提供體制保障的「模型」和「樣板間」。
「特區」所指的,應是香港特區,因此,中共內部的健康力量,很可能傾向於將香港的民主建設,視為中國的「資產」,而不是「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