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越投不能靠分拆翻身

英之見:越投不能靠分拆翻身

一役豐收,相信不少朋友會心雄,估計新股氣氛會比早前為佳。其實早前個別認購不足的新股登場之後表現不俗,冷淡反應壓低定價,反而增加了勝算,市場熱情未必是好事。這個遊戲不易捉摸,將精力集中在舊股還是比較上算,不要被勝利沖昏腦。
有興趣的話,一定要逐隻秤,由於世貿會議關係,一大批公司會迫在期限之前招股,招股潮已近尾聲,仍是會花多眼亂,以今年經驗,似乎是中型公司,有二三十億元市值的較受歡迎,規模太細已引不起投資者的興趣,太大則升幅有限,除了基本條件之外,不妨以此推敲。
領匯(823)跑出,相信不少人會憧憬地產公司分拆業務,筆者不相信分拆會成風,沒有資金需要,為分拆而分拆沒有意思,而且分拆REITs對母公司不一定是好事,隨時令母公司出現折讓,反而削弱母公司集資的條件。對比股票,REITs所牽涉的管理層變數比較少,較容易被投資者接受,無端端趕熱潮分拆,不錯趁勢集了資,卻會削弱公司股票本身的吸引力,一般收租股瓣數不夠長實(001)多,估計不會輕舉妄動。

分拆REITs未必是上策

所以筆者覺得越秀投資(123)的升勢只是虛火,以越投而言,唯一有吸引的一瓣只是房地產,將商業項目分拆,令有意投資廣州地產的投資者有一個更明確的出擊目標。不錯套現幾億美元,之後卻應要體現母公司折讓,隨時因加得減,折讓比之前更大。而管理層做得會更辛苦,因為其他瓣數要有突出表現,才可以吸引投資者,已不能靠地產來招徠。
現今的投資文化,是喜歡業務簡單又集中的公司,分拆之後,子公司通常會比母公司更加吸引,不像以往市場會着眼在分拆的特殊收益,以及集資擴充業務的機遇,不宜再用以往一套。亦因為這個文化上的改變,紅籌公司曾經長期不振。暫時只有少數公司翻身,不是靠分拆,而是靠標籤,當中最佳例子是華創(291),幾經左搖右擺,終於定性為零售股,才有機會突圍。不妨留意這種轉變,去尋找下一隻華創。個人頗為肯定,越投是殘,卻不是另一隻翻身紅籌。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領匯(823)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