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站評選2005年上海媒體最常見的惡俗語言,「華麗的轉身」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榜上有名。前一句,通常是小記者看完一場時裝騷,或者一場裝腔作勢的派對之後所發出的讚歎,而後者,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條萬金油法則,適用於所有讚揚性的報道。
交通協管員寒風中戰慄
上海的秋意漸濃,馬路上行走的制服一族開始換裝,惟有被稱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各交通要道揮舞小旗的交通協管員,還是那套土黃色的制服,外加一頂不倫不類的棒球帽,在寒風中戰慄,卻要堅守崗位,對漠視交通法規的行人吆五喝六。
這是大都市怎樣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啊。他們也被稱為4050部隊,多是四十、五十歲的下崗人員,在路邊搖擺,扯破嗓子,甩破膀子,為的,就是這個再就業的機會。
造化就是如此弄人。他們吃的是文革中沒有讀書的虧,而他們指揮的,是讀過書卻沒有學會多少社會公德的人。如今的教育,因為競爭激烈,小學在教中學的東西,中學在教大學的東西,而大學卻反過來要補習小學生應該知道的社會常識。如此一來,交通協管員又堪比教授,他們在馬路上因材施教的,是幼稚園的教材。
年屆四五十多為下崗者
協管,作為中國特色的一部份由來已久。在備戰備荒的年代,軍隊要民兵協管,工廠要軍代表協管;後來的民警,要工糾隊協管;審案,要人民陪審員協管;城管衞生,要居委會的老太太協管;直到交通,要這批4050部隊協管,它反映出的,恰恰是政府部門的管理不力,和職責權利的糾纏不清。
也許,交通協管能解決部份人的就業,也能暫時對疏導交通起作用,但他們的執法卻不合法,他們的治標而不治本,那是很難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來形容的。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