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一直形容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固若金湯」,能抵禦任何天然及人為災禍。不過,國務院三峽辦主任蒲海清日前首次披露,三峽大壩一旦在戰時遭受核彈攻擊,將形成一個百公尺的缺口,所洩出的洪水四小時內連淹湖北宜昌、枝城及沙市等長江中下游城市,災情更有可能持續兩天,規模較一九五四年造成逾三萬人死亡的長江百年一遇大洪水,只略少一點而已。
蒲海清日前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時指出,當局曾進行過有關評估推算,一旦大壩壩身遇到相當於三百萬噸炸彈當量的核彈直接攻擊後,水流量達每秒數十萬立米的洪水從缺口溢出,半小時便淹至宜昌,兩小時後淹至枝城,四小時後便到沙市。
蒲海清續稱,洪水過了沙市,因後面有分洪地方,料災情只會持續兩天,規模會比一九五四年的特大洪水略小,但所造成的影響應不及當年那麼嚴重。
資料顯示,一九五四年六月至七月,長江曾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三萬多人死亡。
內地傳媒有關三峽大壩遇襲的討論,始於去年六月,美國發表「中國軍力評估報告」,建議台灣面對大陸的軍事侵略威脅,可採取包括攻擊三峽大壩等反制報復手段。北京當時反應強烈,除譴責美方外,還多次公開指三峽大壩防禦力強,無懼遇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