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時間人手 料明年推出<br>入境處研發電腦審批簽證

省時間人手 料明年推出
入境處研發電腦審批簽證

【本報訊】入境處一手包辦市民出生、結婚、死亡登記等簽證申請,該處正研發一套具人工智能及學習功能、名為「電子腦袋」的系統,系統透過不斷學習及運用累積案例,審批所有簽證申請,預計可節省最少三個工作天的審批時間,最快可於明年下半年推出。 記者:謝明明

入境處助理處長(資訊系統)黃威文接受訪問時指出,該處現時在處理出生、死亡登記、婚姻註冊、身份證、特區護照簽發、各類簽證,以至聘請外傭等工作都依靠人手審批。
為節省人手及審查時間,該處去年獲立法會撥款三億多元,推行資料數碼化計劃,其中該處現正與科技大學及一間新加坡公司共同研發電子腦袋系統,集人工智能、學習功能、入境處審批各類申請的規例及審批個案資料紀錄等多種功能,以便代替人手審查各類簽證工作。

逐步取代人手處理

他表示,電子腦袋會用特別程式運算,根據該處各類簽證審批規則及經驗,透過人工智能不斷學習演進而自行審批,逐步取代人手,屆時所有一般簽證及外傭申請,甚至投資移民等工作都可以交由該系統處理。「好似外傭合約續期咁,個電子腦袋可以根據以往我哋審批個案嘅紀錄而自行審批續唔續期,同埋續嘅年期,完全不經人手處理。」

可縮短三個工作天

黃威文直言,「電子腦袋」系統涉及多項先進的科技及複雜技術,是一個全新的思維,若成功研發,該系統將成為世界創舉。
他預期若一切順利,最快可於明年下半年推出,屆時可節省人手,並可將有關審批工作時間縮短最少三個工作天,大大提高該處工作效率,而剩餘的人手可調派處理其他複雜的個案。
入境處科技服務總系統經理黎澤民補充稱,電子腦袋只是根據過往該處審批規則及經驗去分析申請個案的資料,然後作出建議,最終仍需由入境處人員作最後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