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青少年打籃球手法受盡NBA球星影響,往往只懂自己帶球上籃、突破分球或fadeaway,崇尚彈跳力與個人技術,失去「簡單籃球」的真義。
七、八十年代的NBA,魔術手莊遜、長人渣巴或小鳥布特,主張籃球是傳給有空位的隊友,為隊友製造入球機會。八十年代中期有米高佐敦的出現,令整個NBA趨向一股「入樽潮」。接着艾華遜的出現,更令不少青少年苦練crossover,只顧個人表演而失去爭勝的機會。
只顧進攻而忽略防守,只顧個人表演而忽略團體合作的球隊爭勝機會往往低,這就是為甚麼球隊中的一員拿下三、四十分仍吃敗仗的原因。當然,如果你是米高佐敦就另作他說,可惜世上只有一個米高佐敦。
ShiuChee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