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香港這處富庶地,很少人會想到藥物不足的情況,但抗流感藥「特敏福」全球供應緊張,就反映了藥物專利以致供不應求的問題。立法會議員及非政府機構要求政府不應只空等藥廠配給,應立即作「兩手準備」,引用世貿的有關協議,與藥廠討論自願性許可生產藥物,或在緊急時申請強制許可,自行製藥。 記者:梁洵瑜
立法會議員鄭家富表示,特敏福受專利保障,其他地方不能生產,但在世貿《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和公眾健康宣言》中,容許面對愛滋病及傳染病等公眾健康問題時,可給予成員「強制許可」,自行生產有關藥物。
現時部份地區與特敏福生產商羅氏藥廠討論自願性許可下生產該藥物,中國政府也與羅氏討論在上海生產。鄭家富指出,現時本港只有三百多萬粒特敏福,後年才有二千萬粒全數付運本港,政府應及早商討如何利用世貿的協議,爭取生產或入口有關藥物。
本港專利條例乏彈性
「無國界醫生」資訊部新聞及公關主管陳廣慧補充,其實○一年簽署的《多哈宣言》中指明,不一定要在緊急情況下才可行使強制許可,只要用作公眾用途及曾試圖申請自願性許可不果,已可行使。但本港的專利條例卻訂明,只能在「極度緊急期間」(extremeurgency),才能以強制許可徵用有關藥物的專利,條文較世貿的更嚴謹,缺乏彈性,她批評政府是「自己畀個框框住自己」。
討論可否從內地入口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在立法會上強調,本港將會儲存二千萬粒特敏福應付流感,並已去信羅氏藥廠反映藥物供應問題。他強調,一旦爆發流感,政府會根據優先次序分發藥物給有需要人士。但鄭家富認為,政府應在內地與藥廠討論生產問題時,向內地了解本港能否獲得入口藥物,同時做好預算,何時才算「極度緊急」期間。
下月本港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雖不會直接討論藥物專利議題,但無國界醫生計劃在場內派發代表「無藥可救」的空藥盒,要求各國利用《多哈宣言》的靈活性,解決藥物專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