覷準怕買怕洗心理<br>火鍋速遞攻為食中產族

覷準怕買怕洗心理
火鍋速遞攻為食中產族

對食向來有研究的廖翠明,出生於營商世家,做生意經驗豐富,偏偏卻沒有做過飲食業,一直心思思,終於今年9月圓夢,與兄姊合資開設「別的鍋」,以速遞形式銷售火鍋湯料食品,甫開業便錄得盈利,究其原因,她相信成功在於服務「夠方便」,選料「夠新鮮」。

今年9月開業的「別的鍋」,專門銷售火鍋食料,廖翠明表示:「香港人愛打邊爐,但上館子人多地方擠,兼要等位;自己買料,一來麻煩,二來未必揀到好貨。」此外,愈來愈多年輕夫婦屬於「無飯」一族,因此她覺得這盤生意,應有市場。
店舖在火炭自設廚房,以應付新界及大量定單的客人,又在天后設立門市,藉此擴大客戶層面。廖翠明說,心水店址本在跑馬地,但因租金超出預算,碰巧天后有合適舖位,租金合理,有停車位方便上落貨,附近又多住宅,因此選址於此。

尋找貨源最難

由於沒有從事飲食行業的經驗,尋找貨源可說是廖翠明開業前面對最大的困難。為了尋找合適的貨種,她與夥伴在開業大半年前,便四處參觀食品展,「尋遍東南亞、香港、國內、台灣及日本等地的展會,才找到心水貨品。」
現時,店內有近百種火鍋配料,其中海鮮由本地批發處入貨,其餘豆品及粉麵類食品,則主要來自台灣及日本。廖翠明說:「鮮貨日日補充,而日本及台灣的入口貨品,因有貨量及金額規限,所以只會每月補貨一次,全部都沒有數期,貨到付款,平均利潤為2至5成。」

周末多家庭客

市面上速遞火鍋配料較少有,因此不時要向客人解釋清楚。廖翠明透露,開業後透過郵遞、派傳單來宣傳,不過客人較慢熱,生意額未及預期,但整體反應尚算不錯。開業至今,客人以中產為主,平日以年輕兩口子佔多,周末則以家庭客最多。客人主要透過電話及網上落單,以人頭計算,平均消費額約為百餘元。
廖翠明說:「客人一般都會早一日,或在同日上午落單,貨種及運送時間都不成問題,但面對突如其來,或是短時間內提出特別貨源要求的客戶,則只可以盡力做到對方的要求;應付這類有特別要求的客人,是現時最大的困難所在。」
記者:丹琍

店舖門面闊落,給人良好印象。

工作間光猛衞生,予人好感。

自製的餃子及肉丸,標榜無添加,是店中熱賣的火鍋料。

外賣盒設計美觀,連爐具也可出租,為客人帶來最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