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俏營養師弗之心得<br>食比運動更勝一籌

嬌俏營養師弗之心得
食比運動更勝一籌

同香港體育學院營養師鍾素珊(Susan)講「食」,她會滔滔不絕的說:「『食』比做運動緊要,因為日日都要食。」或者是:「食物無分好壞,視乎你食多少,食得太多,對身體會有害,無益的,食少少也不會有害。」總之,與她聊天,獲益良多。她可是掌控一群香港精英運動員,包括奧運冠軍李麗珊、亞運冠軍黃金寶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飲食;她是全港唯一一位運動營養師外,亦是註冊中醫,她「食」的箴言是:「要食得中庸,別太放縱,也毋須過份克制。」文:徐嘉華圖:陳亮華

九五年開始在體院任職營養師的Susan,並不是那種光拿着大學內學的一大堆理論去上班、或者坐在辦公室內等待需要食物營養建議的運動員。她為了更正確地為本港精英選手設計營養餐單,她一個女兒身不惜親身體驗各類運動,包括三項鐵人、網球、乒乓球、羽毛球、壁球、游水、單車,甚至是滑浪風帆等這些體院旗下的重點運動項目(共十三項)。

身體力行調教運動員飲食

Susan說是寓工作於娛樂:「雖然我是有好多指引去教運動員如何補充體力或如何食得有營,但沒有親歷其境,真的不知那些指引是否行得通。」
真的是好心有好報,Susan從那時起開始同運動結下不解緣。若看看她的運動篇(見附表),你會發現她一星期最少做四至五次運動,每次四十分鐘至四小時不等,近期更迷上了滑水。說到「飲食」、「運動」哪樣重要?Susan很快就說:「食較運動重要,比重是六四至七三之比,因為一日要食三餐,而運動是需要,但指引大概是一星期三次已經不錯。那些抽不到時間做運動的人,食的質素一定要好好。」

中西合璧食得有營

身為營養師的Susan,自從在加拿大一大學修讀營養學後,開始食得有營;九八年更修讀中醫,○三年獲中醫師牌,實行中西合璧。她說:「我以前讀的是西方的營養學,但回來香港,發覺日常所食的中國餸菜中除了營養素外,還會有其他成份及有不同療效,所以決心去學習中醫。」Susan更會隨身帶備針灸用的針,當運動中出現肌肉痠痛時,她會即時動針紓緩患處。
Susan這樣看「弗」這個字:「弗是飲食均衡、適量運動、充足休息及心境開朗。」她給自己八分(十分滿分),只是因為她不滿意自己仍未跑過馬拉松及參加毅行者。

後記

Susan認為一個精英運動員的比賽表現,取決於體能、技術、心理質素及飲食,四方面缺一不可。現在沙田體院內精英閣的餐單都是Susan一個人編製的,每三星期編一次,每次五個餸,而且盡量安排每日的餸菜都不一樣。訪問當天,運動員的餸菜有雞髀、牛肉絲豆腐、蒸魚、蒸肉餅及菜,還有湯、飯後甜品及生果。

鍾素珊(Susan)小檔案

身高:1米59 體重:49公斤
現職:香港體育學院營養主任、作家(曾出版多本營養書籍)
學歷:加拿大溫哥華卑斯省大學營養系學士、香港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中醫學文憑
認可資歷:加拿大卑斯省註冊營養師、香港註冊中醫師
心目中「弗」的人:李致和(三項鐵人)、陳敏儀(中長跑)

擔任體院營養師的Susan對每日的菜單必親自挑選。

曾玩過三項鐵人的Susan,未來目標是參加馬拉松。

一班滑浪風帆選手正享用Susan所設計的營養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