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嘉亨灣發展商恒基三年前獲屋宇署「慨贈」六成樓面面積,審計署報告講述此事後,引起社會嘩然。恒基地產副主席林高演昨日發炮還擊審計署,指摘該部門在調查過程中完全沒有諮詢恒基的意見,是閉門造車。恒基還在報章發表聲明辯護,聲明中披露了政府過去曾多次豁免地產商的建築樓面面積,包括統一中心、黃埔花園及滙豐銀行總行等。
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今日在多份報章發表題為「恒基地產發展嘉亨灣過程──申述無辜牽連,闢謠以正視聽」的聲明,為審計署報告批評屋宇署額外撥地給嘉亨灣地盤而少收補地價逾億元而辯護。引述過去多個大型地產發展項目為例子,辯稱嘉亨灣沒有獲得不尋常的利益。
恒基地產副主席林高演表示,今次花了百多萬元刊登聲明,是要大吐苦水。雖然審計署報告沒有批評過恒基一句,但卻給予公眾一個印象,就是恒基好貪心。他強調「競投西九嘅財團當中,我哋係最唔貪嗰間。」他不滿審計署在調查過程中從沒諮詢恒基及發展項目的認可人士,這是閉門造車;也不明白為何事件早於二○○二年曝光,「嘈來嘈去咁多年,𠵱家先摷出來講,好神奇。」
形容為「黃金換白銀」
在今日刊登的聲明中,恒基指出嘉亨灣地契內原定的圖則,根本不能興建一個合格的公共交通總站,所以恒基的則師建議以地盤的地下約二萬平方呎的商舖面積,換取五倍即十萬平方呎的上蓋樓面。聲明形容這種以「黃金換白銀」的行規早有先例,如滙豐銀行總行。
聲明列舉了多個以建築樓面交換公共用地的例子,「眾所周知之例子,為統一中心、中港城、麗港城、德福花園、黃埔花園及南豐中心等。屋宇署在徵詢律政司意見後,接納本集團之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