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都認為期指是高風險的投資,因而退而求其次,投資恒指期權。相信大家對期權不會感到陌生──看好後市的可以買入認購期權或沽出認沽期權;看淡則買入認沽期權或沽出認購期權。平心而論,很多時候所謂「高風險投資」,風險並非在於產品本身,而是投資者策略失宜。
如果大家有投資過期權的經驗,都知道沽出期權跟買入期權的最大分別是前者收取期權金,後者則要付出期權金。由於期權金本身包含時間值與內在值,其價值會隨着到期日接近而下跌(因為時間值萎縮),加上沽出期權可先收取期權金,因此投資者都會覺得沽出期權會較為「着數」。不過,沽出期權賺盡亦只是所收取的期權金,但萬一看錯大市方向,潛在損失卻可以是無限大。
如果預計未來是走單邊市,可買入認購或認沽期權以小注博大,即使看錯市,輸極亦有限。若要沽出期權,我並不反對,但也要懂得因時制宜。如果是牛皮市,大家不妨同時間沽出價外的認購及認沽期權,收取兩邊期權金。如果大市牛皮缺乏方向,期權金會因「波幅縮減」而下跌,沽出期權收取期權金便較為化算。
但要留意的就是,沽出期權時,要定時檢討組合而作出「鎖定」利潤或對沖風險的策略(例如買入另一個較價外的期權,由於較價外認沽或認購期權的期權金較低,投資者除了可收取期權金外,亦可對沖市況一旦逆轉的風險),因為港股的波動性始終不低,尤其是目前由消息主導的市況,大市隨時出現急升暴跌的情況,沽出期權而又沒有作出對沖,分分鐘會「贏粒糖,輸間廠」。
除了指數期權外,大家亦不妨留意股票期權。不少投資者都喜歡買入藍籌股後放在櫃桶,不理會股價的上落,望長遠可財息兼收,這種做法並無不妥,只是不能捕捉升跌浪而套取更大的利潤。如果你不愛炒出炒入,其實可選擇透過股票期權去增加利潤。舉例而言,如果已在低位買入滙控(005)並打算長期持有,可以定期沽出較價外的認購期權收取期權金,萬一滙控股價急升,可以用手上正股進行交收,風險有限。
若股價持平或下跌,便可收取期權金,多了一份「額外收入」。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