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銀行股長線回報驚人

英之見:銀行股長線回報驚人

恒指明顯遇到初步阻力,連升之後,轉向整固是十分正常,香港不算超買,但其他亞洲市及美股都似乎會有短線調整,升市不跟跌市跟,似乎會連帶弱勢的港股也要回順,不過港股升幅不大,下調空間亦相對較細,估計14600已有支持。
恒指後市的去向,最主要的變數可能是長和系,延遲分拆的消息已反映,市況忽然急轉彎重新向上並不出奇。筆者本身沒有興趣,始終長和系由消息主導較難捉摸,寧願博另一些較有信心的股票。
如果有耐性作為長線投資,銀行股可能不錯,不止一次重伸估值相當便宜,應該是反映對來年經濟放緩,甚至是美國樓市泡沫爆破的憂慮,但英國樓市開始回,亦未見顯著轉壞。當悲觀預期反映在股價之上,便不用太擔心。
回顧2005年,保險股相當突出,簡簡單單大注買一類股份,回報原來相當驚人,甚麼風災人禍,根本並不打擊這些公司的基本因素,或者應該看成短期不利,長期調升了風險溢價,對公司更有利,歷史已不斷證明這一點。

大銀行無懼挑戰與競爭

走失了保險股一個浪,補救方法是等待調整吸納,另一招數是尋找代替品,銀行股可以算是最接近,同樣是古老行業,產品服務圍繞最老的商品──金錢,不過銀行股和保險股相比,最大的問題是中介人角色趨向淡化,這個挑戰相當大。
企業發債,以及投資者直接買債券,一買一賣,是跳過了銀行這個中介人的角色。當然只有少數大企業才可以發債,成熟的投資者才曉得買債券,但做過生意的朋友也知道,服侍幾個大客,當然遠勝湊一大堆細客,成本效益不可相提並論。
無論如何,銀行縱使面對挑戰與競爭,仍是一門好賺的生意,尤其是大銀行,只要明年環境不太差,上升水位可以甚勁。很多人買滙控(005),目標是4元5元,不妨有些想像力及大志,看看宏利(945),便明白升兩成三成並不算離譜。當然滙控有太多衍生工具寄生,似乎寸步難移,衍生工具是令波幅收窄,但物極必反,一旦異動,反而有推動力,放一年半載博大霧,風險不大,相當值博。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滙控(005)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