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訪華與中美關係

布殊訪華與中美關係

近年北京領導人在外交事務上面臨一個吊詭的處境: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快速增強,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甚至相對於美國而言,大有後來居上之勢,與此同時,卻在若干戰略方向面對潛在敵國的日益強硬的挑戰。中國政府縱橫捭闔之際,治絲益棼,無從通過外交途徑輕易化解矛盾。
薛理泰 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簡言之,在中國國力日趨昌盛之際,北京領導人的危機感卻益發濃重。這番陳述,看似矛盾,實際上卻也不難理解。值此情況下,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如何作出評判,對北京具有重大的意義。
美國總統布殊一行到中國訪問,但中美關係未來發展趨向,似乎難以逆料。彷彿兩個同路人結伴前行,走了一段路以後,臨近三岔路口之際,如何取捨,當事人固然煞費思量,旁觀者要作一個判斷,也令人躊躇不決。中美關係發展前景,變化多端,有時甚至一波三折,不過,對未來一二年內的發展趨向,作個大概的預測,應該還是可以的。
筆者認為,近年美國保守派馳騁華府政壇,處理諸多國際事務時,也還可以稱得上順手。然而,美國軍、政界保守派人士,即使位高權重如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認為應該對中國採取更加嚴厲甚至是敵對的態度的政見,並不能真正代表美國總統布殊的觀點。

發展關係美趨積極

有關消息指出,在未來一二年內,布殊總統可能對中美關係給予更多的重視,甚至在美國外交優先事項上名列前茅。誠然,這個最優先處理的地位,包含了正負兩面的涵義,不僅顯示出「促進」的誠意,也隱喻有「約束」的潛台詞,總之,可能意味着美國政府在對中美關係作近程、遠程戰略考量,在關係良性互動中給予重視的程度,以及調集綜合資源應對不測事件等方面,都會給予優先考慮。

促進中國增透明度

有迹象顯示,美國政府主流人士認為,美國應該從更全面、更長遠的視角看待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應該遵循更具有積極性意義的途徑對待中美關係的發展趨向,以及可能由此產生的一些問題。
中國的若干事態發展趨向可能也為美方高層作出判斷提供了依據:其一,在今後相當長,中國將主要致力於解決內政問題,必然為此牽扯大量財力、人力,不至於將視野轉移至國際事務領域。這是基本判斷。其二,除了台灣問題以外,中美兩國之間不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誘因。至於台灣問題,是可以經由中美兩國根據各自國家利益予以協調、控制,不至於釀成災難性的後果。其三,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諸如全球反恐鬥爭、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在聯合國安理會內的合作、印巴爭執、反毒品反走私等,中美兩國之間的合作,對雙方都是必需的,雙方沒有理由不繼續進行合作。
讀者認真品味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等官員談及對中國的看法的報道,可以領悟到這一點。美方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國際體系,不可避免地將在未來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據估計,今後美國對華政策的重點,一是促使中國負起應有的責任,對此,美方既要促進,「樂觀其成」,也要密切監督,防止偏離方向;其二,美國強調中國在謀求自身利益時,必須充份照顧美國的利益,首先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不允許中國對美方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作出挑戰;其三,美國將繼續強調,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增加「透明度」,尤其是在軍力發展上要增加「透明度」,以袪除美國及其盟國對中國的重重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