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暴動,為歐美敲響警鐘。西方的左翼文人和傳媒,仍死不肯正視問題的本質,明明是伊斯蘭的族裔動亂,法國傳媒不敢提「北非人」(LesMaghrebs)這個字。
英語傳媒也淡化伊斯蘭的文化衝突,一概歸咎為「經濟問題」、「失業危機」。伊斯蘭的威脅,早已兵臨城下,法國的暴動說明歐美耶教文明的堡壘,正逐步由阿拉伯人在內部攻破,拉登外應,阿拉伯新移民內合,歐美的所謂知識分子,卻繼續自欺欺人。
法國大暴動不是失業的經濟問題,而是種族衝突的政治文化危機,不是法國巴黎一個地方的問題,而是整個西方樑木其壞、白蟻其侵的危機。法國的大暴動,與英國的恐怖襲擊呼應,與中國「新疆」東突厥勢力向胡溫政府公然「宣戰」互動,西方耶教文明開始告急。
法國阿拉伯族裔的暴動一旦擴散,則歐洲各大城市的暴動陸續有來,許多新移民的下一代生長在歐洲,但心繫阿拉伯,這次暴動,許多法國籍阿拉伯青少年的口號是:「縱火是與政府溝通的唯一方式」,聲稱「對於誕生在法國,我沒有選擇權,顛覆法國社會,因而天公地道」。法國政府一貫標榜大革命的「博愛」精神,但伊斯蘭極端分子卻鼓吹「泛恨」,由於千年歷史之糾結,十字軍的殖民主義,全球正面臨阿拉伯世界的大反撲。
美國如果領導不堅定,歐洲的德國和法國,如果多出幾個像施羅德、希拉克之流自私狹隘的政治庸才,恐怕一百年內外,全世界都服膺於原教旨主義的可蘭經,阿拉伯文取代英語,成為世界語了。
法國大暴動的原因,如果左翼的「經濟論」成立,則「新疆」維吾爾族,經過中國二十年經濟改革,生活比以前好,為甚麼還要獨立建國,還向中方恐怖宣戰?如果近年去過烏魯木齊,只見市場繁榮,烤羊肉串與哈密瓜堆積成山,街頭商販生意好景,據中國官方相信「吃飽飯就有穩定」,維吾爾的「新疆」應比過去任何時候,包括文革時期都更「和諧」,怎會反而「宣戰」起來?法國一把火,遲早燎原到中國,所謂中國對世界的威脅,相比之下,實屬小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