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會:哲學家、皇帝、哲王

三十會:哲學家、皇帝、哲王

彭定康來港推銷其《非常外交家》一書,即使書本內容和多場演講中,事先張揚的主題環繞全球化和世界局勢,對不少香港市民而言,一天為「督」,終身為「督」,追問他對前下屬即現任特首曾蔭權的評價,甚或要求他評論鬧得沸沸揚揚的政改報告書,成為指定的動作。但觀察傳媒的繙譯和轉述,不禁為媒介的英文水平和政治知識搖頭。
彭定康接受李鵬飛錄影訪問,被問及對曾蔭權的看法,他指出要做一個既要面對北京、又要聽取港人意見並非不可能的。他又形容曾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公務員,但必須認清特首不是「philosopherking」。有線電視繙譯為「認清特首不是哲學家」,翌日有中文報章則譯為「特首不是皇帝」。
事實上,philosopherking即「哲王」,是柏拉圖的政治理想,指由真正的哲學家作國王實行徹底的獨裁統治。這樣的「政治人才」應具備甚麼條件?柏拉圖認為「哲王」應具有十全十美的品德和知識。由這樣的人來安排社會、統治國家,從定義上講必定十全十美。這個社會是獨裁的,因為哲學家國王所作出的一切決定都必然體現了整個國家和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這是距離民主政制百萬丈遠(在柏拉圖眼中,民主並非最好的政治制度),但哲王是有一定的道德與知識要求,而非中國式的皇帝,更非純粹哲學家。

給特首的警世良言
畢竟,哲王只會在理想國出現,彭定康提醒特首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哲王,對一早已經表示政改方案未談判已改無可改的特首,實是警世良言。當然,若做不了哲王卻只想做香港的皇帝,層次就更低了。
忽發奇想,政府指香港的政治人才出現斷層,故策發會成員老面孔不斷出現,平均年齡52無可厚非。但若我們的社會只是無了期的等待具哲王素質的人出現,斷層便會一再窒礙香港發展。
莫宜端
www.30SGro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