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家長親任教練協調難

專家之言:家長親任教練協調難

不少專業教練都曾遇過一個傷腦筋的問題,到底應否容許熱心家長參與訓練,因為即使只讓家長們留在觀眾席上評頭品足已不好受,更遑論直接參與訓練。筆者其中一位恩師甚至訂下了家長謝絕出現於訓練時段這規條,理由是曾當過運動員但對訓練法一知半解的家長實在太多了。

旁觀反能改善兩代關係

本人則非常歡迎家長旁觀訓練,深覺能加強家長及教練間聯繫之餘,亦能改善運動員兩代關係。但對於由家長親自當教練這現象,筆者實在有保留,即使與海外深資教練談及這課題,普遍結論是即使是最好的專業教練,亦最難教導自己親人,更何況是業餘愛好者,因為教練與家長角色兩者儘管相似,但仍存在很大灰色地帶,理性訓練情緒與感性親情絕難協調得當。
訓練變成了廿四小時的家事,苦不堪言,更令到一些有潛質的運動員得不到專業的訓練,短視的訓練換來是太早專項,太早勝利風光,但亦太早勞損傷退。
訓練應有團隊精神,大伙兒透過同甘共苦的過程中學到互相接受、關懷、幫助,從而更能了解自己,培養出願意承擔的健康性格。家長教練若把運動員從團隊中抽出,進行個別訓練,一般只會過份強調勝負得失,反而令孩子不能承受挫折,亦不能融入朋輩當中。
縱觀多年所見,不少家長仍樂在其中,當中恕還未找到成功例子,只是當事人還未醒覺而矣。若你是其中一人,試試問問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替孩子織夢,還是以孩子替自己續織未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