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嬰孩出生時被視為廢物丟掉的臍帶血(即臍血),原來是孩子日後的健康保障。醫學界近年發現,臍血含有大量幹細胞,可代替骨髓用以治療癌症及貧血症等多種疾病。初為人母的「風之后」李麗珊昨建議市民可考慮為嬰兒儲存臍血。 記者:黎國剛
有提供臍血儲存服務的機構表示,近年儲存臍血服務需求持續增加。臍血是來自臍帶及胎盤的血液,以往當嬰兒出生時,與母體相連的臍帶會被剪斷,連同胎盤一併被棄掉。婦產科醫生靳嘉仁昨出席一個臍血保存活動時稱,近年醫學界發現臍血含有大量具治療價值的幹細胞,可代替骨髓應用於移植手術,治療多種疾病。
家庭成員或可受惠
他解釋,幹細胞是原始細胞,可以衍生成為造血細胞,如抵抗入侵細菌的白血球、負責輸送氧氣的紅血球及對血液凝固非常重要的血小板等;目前以臍血醫治的主要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及貧血病等。
幹細胞也可在不同器官轉化為其他細胞,例如神經細胞及胰臟細胞等,日後或可用作治療老人癡呆症、肝硬化及糖尿病等。他強調,嬰孩出生時若保留臍血,一般最少需保留三十毫升,而除孩子本身,其他家庭成員日後若配對測試成功,需要時也可接受臍血移植。
「風之后」李麗珊今年八月初為人母,誕下一名重八磅兩安士的女嬰。她昨在同一場合說:「啱啱懷孕時睇婦產科先開始知道乜嘢叫做臍血,原來臍血可以媲美骨髓……所以BB未出世前我已經決定要同佢儲存臍帶血。」
本港首間提供臍血儲存的私人機構「生命之緣」臍血保存庫,於九六年成立,該公司總經理韓歡光表示,近年有關服務需求持續增加,該公司至今已儲存的臍血約五千份。臍血保存計劃由一年至十八年不等,收費約一萬多元至二萬多元。